【篇一:那一缕茶香】
“茶叶可真香啊!”“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啊!”奇怪,是谁在议论呀?我推开教室门,原来是我们班的张老师正在举行泡茶。我赶紧放下书包去观看了。
张老师拿出茶具:有茶漏、茶壶、盖碗、公道杯、品茗杯、茶匙……只见张老师优雅的拿起茶匙,茶叶一点点地下落,活像一条九爪黑龙降临盖碗。那“九爪黑龙”遇水就软了,在盖碗中舒适地泡着“温泉”,发出了“嘶嘶”的“龙鸣”声。看着老师的动作,我想:原来泡茶有这么多讲究的啊!
正当我在思考之际,老师把泡好的茶水给倒在桶里了。我惊讶的喊道:“老师,你怎么把辛苦泡的茶倒了?多浪费呀!”“这叫做洗茶,把茶的灰尘用清除。”老师不紧不慢地解释。原来如此!
洗完茶后,老师的水壶又“口吐芬芳”,一条白龙从高空飞落。让我想起李白写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老师把变成黄色的茶水从盖碗里缓缓的倒入公道杯中。接着,又把茶水倒入品茗杯中。品茗杯中的图画与茶水融为一体,构成一幅“荷莲戏鱼图”,看上一眼,都令人心旷神怡。
我端起品茗杯品尝那来之不易又清香弥漫的肉桂茶,不禁感叹道:“千万人家忙如蜂,只为品那一口甜。”
【篇二:游大足石刻】
6点钟起来,打理好一切,6点半就慢慢地踱进了校门。
太早了,学校还没开灯,比我来的还早的吴鸿瀚硬是拉着我和一群五年级的结伴而行,上一楼就鬼叫一声,差点没给我搞出心脏病!过了好久,大概在7点5分的时候,我们上了车。
一上车,我就想写几章小说,但是车子像在听摇滚音乐似的上下晃个不停,笔一上去就抖漏墨,我只得把小说给胡看。慢慢地上了高速,开始堵车了。我最受不了车子缓慢行驶,因为这样会导致我晕车。一声不吭地想睡觉,但是无奈后有推销狗,前有歌唱家,身旁的人还在跟着其他人起哄!眯着眼睛想睡觉,但却无奈噪音太大,越睡越方,最后只得拿出手机来玩玩,但被身旁的人发现了,一下子抢了去,至少身旁安净了,我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到了一个什么休息区,在车上闷得慌的我跳下车,呼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清凉!我身体的机能一下子全复苏了,于是我便去解决生理需求。解决完以后,悠哉悠哉地和胡聊聊天,走回了车上。之后,就直杀大足。
一下车,同学们就都“哇——”地惊叫起来:这里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好浓的雾呀!排成一队去换衣服。男生是长袍,黄边蓝底,金色腰带。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汉服,很多同学都很好奇,衣服左上右下,袖口朝下,栓紧腰带,我们俨然成为了过去的大众,但有些同学却认为这是“皇衣”,我不禁暗暗发笑:皇衣不是全金色的嘛!
摆弄了一番,觉得自己像一个正经人了,就去排队,到大门口去照相,我成了第一队的领头人。整好衣冠,手机“咔嚓”一声,留下了我们到大足的第一张相!
从一开始就听到一个地方一直在传出歌的声音,那个地方有石桌,桌上有一个卷轴,卷轴旁有一支毛笔,有一张覆盖了桌子的大纸,大纸的正北方有一个小瓷盒;有一个汉式房子,房梁上挂着两幅孔子像。我突然想起了“入泮礼”里的“拜孔子”,就问老师:“我们要去拜孔子了吗?”老师点了点头。心想:这一定是“入泮礼”了!
进了场,我和一名女生用同一张桌子。安置好物品,就进了入泮礼仪式:
一。正衣冠。没费多大劲就整的像模像样的了;二。拜孔子。拜礼时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搭成拱形,平行于心脏,鞠九十度躬时手的位置不变。拜孔子须三拜,具体拜什么我也记不清了;三。拜老师也须三拜,只不过老师要回礼;四。点朱砂。这是“行开化之礼”“开天眼”在眉心处点上,666~;五。写人字。“人”字撇捺互相支撑,我学了一个暑假毛笔,本以为会写的很好,哪知道这是个填色游戏啊;六。诵经典。举着弟子规大声朗读,手臂都有点酸。于是,入泮礼完毕了。
随着老师,我们到了博物馆的负一层。到了挂有“Teaart”的地方,我马上就知道了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茶艺!茶的历史可悠久了,而且我还在一本什么杂志上学到了几招。分组入座,我和郎涵钰、胡浩源、李丹颖、张浩然和赵宏霞一组。老师熟练地将所有工具的用法示范一遍,我们就动手做了。胡是组长,他将开水倒入有茶叶的茶壶,摇晃摇晃,倒掉了!“胡浩源!”我怒吼道,“第一道水洗品茗杯!”他抬起头来,疑惑地望着我,我回了他一个坚定的眼神。他一边说:“好吧!”一边又冲了一道开水,我这儿都第二道水下去了。静待二十秒,倒入公道杯,再由公道杯倒入品茗杯,拿起茶杯轻轻呷一口,回味甘甜哪!老师看我们都做好了,开始教我们敬茶:1。端茶。左手托杯底,右手执杯身,手打直。2。闻其味。轻轻啜一口。胡在此时就把茶喝完了。3。回味甘甜。一口气喝完茶,然后慢慢回味。这时胡就尴尬了。然后就是碾茶粉,茶粉可以直接冲泡着喝。
之后是午饭,过后便是大佛湾的欣赏。
一进湾,便是一座脸上有金箔的大石像,据解说,他就是大足石刻创造者的师傅,他身下身旁的石雕,除了天神,便是他一生的善行。再向前走,我就记得一个“百恶图”:一个人喝醉了酒,“磨刀霍霍向爹娘”;一个善良贤惠的媳妇,因招待客人杀鸡,也犯了杀生罪……还有那面善的孔雀天王,一生行善无数;睡着的释迦牟尼,他的前面是他的弟子……
修复过的,满是金箔的千手观音,让我们进行写生!我选择了她身旁的一个小佛来画。对不起啊,我把他的形象毁了……
我们参观了大足石刻博物馆:博物馆里全是石头,第一单元讲了世界各地有名的石窟,像云冈石窟,莫高窟之类的;云冈石窟是石雕界的瑰宝,莫高窟是壁画界的瑰宝。第二单元,是文物区,全是佛像,却大多是残缺的,要不没了头,要不没了手脚,要么只有脚。我们还了解了“大足”一名的来历:原因有三,我只记得圣迹池里有个长三米,宽?米的大脚;还有就是在一个朝代,这里曾国号“大足”。我们去看了惊人的千手观音修复视频,只可惜没看完。
在回来的路上我真不知道他们精力怎么这么充沛,反正我一直半梦半醒。
【篇三:那一缕茶香】
“茶叶可真香啊!”“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啊!”奇怪,是谁在议论呀?我推开教室门,原来是我们班的张老师正在举行泡茶。我赶紧放下书包去观看了。
张老师拿出茶具:有茶漏、茶壶、盖碗、公道杯、品茗杯、茶匙……只见张老师优雅的拿起茶匙,茶叶一点点地下落,活像一条九爪黑龙降临盖碗。那“九爪黑龙”遇水就软了,在盖碗中舒适地泡着“温泉”,发出了“嘶嘶”的“龙鸣”声。看着老师的动作,我想:原来泡茶有这么多讲究的啊!
正当我在思考之际,老师把泡好的茶水给倒在桶里了。我惊讶的喊道:“老师,你怎么把辛苦泡的茶倒了?多浪费呀!”“这叫做洗茶,把茶的灰尘用清除。”老师不紧不慢地解释。原来如此!
洗完茶后,老师的水壶又“口吐芬芳”,一条白龙从高空飞落。让我想起李白写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老师把变成黄色的茶水从盖碗里缓缓的倒入公道杯中。接着,又把茶水倒入品茗杯中。品茗杯中的图画与茶水融为一体,构成一幅“荷莲戏鱼图”,看上一眼,都令人心旷神怡。
我端起品茗杯品尝那来之不易又清香弥漫的肉桂茶,不禁感叹道:“千万人家忙如蜂,只为品那一口甜。”
【篇四:泡茶】
平时妈妈总是说我是一个疯疯癫癫的小孩儿,而今天我要做一件非常优雅的事情,那就是一一泡茶。
我先把茶壶洗干净,把自来水灌入茶壶中,开始烧水。过了一会儿,我将烧开的水倒盖碗中,并把茶叶撕开倒到里面去,茶叶好像在坐旋转木马,一直在盖碗中滚来滚去。第一次泡的茶是不能喝的,要用水清洗一遍,这样既卫生,味道又更纯正。将盖碗中的茶倒入茶漏中,留下茶叶。
现在开始正式的泡茶了。我把滚烫的开水注入盖碗中,茶叶在热水的冲力下表演起了水上芭蕾。过了十几秒,我仔细一看,水被茶叶泡成绿色的了,因为今天我泡的是绿茶。
我把茶漏放到公道杯上,小心翼翼的端起盖碗,用食指按住盖碗的盖子,留出一条缝隙,大拇指和中指牢牢的端住盖碗。我把盖碗倾斜,缓缓地将茶水倒入公道杯中。接着把公道杯里的茶倒入美丽的品茗杯中。我轻轻一闻,茶香扑鼻而来。淡淡的茶香散发在空气中,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巧克力味,又感觉好像奶茶一般,我觉得应该特别好喝。
开始品茶了。我慢慢的将品茗杯举起来,放到嘴边轻轻的抿了一下,感觉像一杯奶茶的味道。我以为茶泡得越久越好喝。于是,我把茶放那里泡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我又倒了一杯茶,放到嘴边轻轻地抿了一下,“呀,好苦呀!”原来泡得越久就越苦。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嘴巴里却非常干甜。
人生就像品茶一样,先苦后甜才是真的人生!
【篇五:品茶】
早晨,大家都早早的到了学校,因为今天是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将要去到大足石刻。
车上,我们尽情地狂欢,我们不停地唱歌,我们一下车就被老师骂了一顿,司机说,他像拉了一车鸭子,吵得让人头晕。
我们今天的第一站是拜孔子,换上烦人的古装,来到了广场,由吴老师亲自给我们每一个同学点上了开启智慧之旅的朱砂。
接着,我们开始学习茶道。这古装太奇怪,连脚都迈不开,一路上磕磕绊绊,走得惊心动魄,我终于知道古代的女人为什么走路慢了。
终于,我们走到了泡茶的地方。首先用那个像铲子一样的“茶铲”把茶叶铲出来,这罐茶叶剩下的不多了,还被我们弄得到处都是。我帮大家把茶叶添完以后,就可以开始倒水了。大家都是第一次泡茶,没有经验,茶水倒得到处都是,而我就负责帮他们收拾洒了一桌子的水。
第一次只添上茶壶一半的水,因为第一次是酥茶,就是把茶里面的脏东西洗出来,盖上壶盖,轻轻晃动茶壶,将茶与水充分融合。之后将茶水倒入品茗杯中,用茶夹夹住杯子,将茶水倒入茶盘中。再加开水,这次的茶水可以喝了,所以水可以加满。泡上两分钟后,茶就可以喝了。茶泡好以后不能直接将茶倒入品茗杯中,而应该把茶滤放在品茗杯上,把茶渣过滤以后才能喝。
古代品茶十分讲究,用左手托住杯底,右手扶在杯子外侧,然后先闻其香,品其味,再一口喝掉。看来古人喝茶还是挺优雅的嘛。以前,我不太喜欢喝茶,总觉得一股苦味,可是今天觉得茶特别的香,我喝了很多,说明我泡的茶,还是很不错的。喝着自己泡的茶,心里满满的都是成就感。爸爸也喜欢喝茶,等我回家也给他露一手。
接着,我们又体验了一下磨茶的过程。下午,我们去参观了远近闻名的大足石刻,它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金色的千手观音是我印象深刻,看得我眼花缭乱,它的每一只手上的动作都是不一样的。古人正是伟大,我一直想不明白,他们怎么做倒的。在博物馆中,一个巨大的烟雾缭绕的东西据说是用来熏香的。古人的生活真是诗情画意,智慧真是无穷的啊!
回家的时候,那股茶香依然在我口中回味……
【篇六:茶事漫谈】
茶源自中国,历史十分悠久,它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我有幸曾是学校茶艺社团的一名“茶仙子”,感受这几千年茶文化的底蕴。
中国有句俗话说:“出门六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文化对中国人是多么重要啊!茶可以分为绿茶、红茶、黄茶、青茶、黑茶、白茶和花茶,这些茶颜色和形状也各异。
说到泡茶,首先要准备好茶具。茶具可真多呀!有大肚子的公道杯、寓意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带盖三才杯、小巧玲珑的品茗杯、形似弯曲荷叶的茶荷……茶具多种多样,是它们能让茶汤更加均匀,香味更加浓郁。而茶具的质地也各不相同,娇而不艳的红瓷,淡雅可人的青花,洁白剔透的白瓷,青翠莹润的青瓷,欣赏着不同的茶具仿佛在打量气质各异的美人,真是十分惬意的事。
有了好茶器,当然要泡上一杯香茶。首先将茶叶放入三才杯中,轻柔注入滚水,茶叶慢慢舒展开来,此时,茶香随着热气袅袅上升,四周茶香弥漫,给人以视觉、嗅觉的双重享受。第一道茶必须倒掉的,一是第一道茶口感有些苦,再来是可以起到洁净茶叶的作用。把第一道的茶汤倒掉,再注入一次滚水,把茶汤倒进公道杯里,均匀茶汤后就可以倒进品茗杯中品尝了。第一口轻轻啜饮,第二口咀嚼,使茶香盈满口腔,第三口一饮而尽,绿茶的清新鲜爽,红茶的醇厚甘甜,黑茶的苦涩绵柔……入口苦涩,喉头回甘,茶香残留口中,都让人忍不住回味再三。做人做事不也是一样吗?如果你不经受时间的洗礼、不经历成长的风风雨雨,怎能散发出人格的魅力?做事如果不坚持,失败了就不再爬起来,成功的大门又怎会向你敞开?如果仅仅重视外表,而没有内涵,怎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我从茶道中感悟到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