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且听风吟】
愿风载尽尘中沙,你我咫尺更天涯。
——题记
曾问过朋友有这样的问题:“如果可以选择,你是想要怎样度过这一生,是轰轰烈烈呢,还是甘于平淡?”朋友答道:“其实,许多事情,哪里有什么明显的界限,世界那么大,不忘初心就好。”
谚语有云:“丝瓜藤,肉豆须,理不清。”既然理不清,又何须煞费苦心,只要精心打理,让丝瓜和肉豆结出丰硕的果实就已足够,不要忘记种植丝瓜和肉豆本来的目的。
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有有幽僻的小段,在书中一笔带过:“是月季春,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棠棣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最一时之佳况……”此番盛况美景,千年之后再读依然令人沉醉。
东京汴梁,一座他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的城,他的富庶华美烟火人间,在一个有着悠悠浪子心的文人笔下,得以存留千年。
时过境迁,汴梁已不堪回首。“新城里大抵皆墟,至有犁为田处。旧城内麓布肆,皆苟活而已。四望时见楼阁峥嵘,皆旧宫观寺宇,无不颓毁。”
繁盛与衰败皆为自然,古都文明消失已无可挽回,然而他是何等热爱这座城的烟火之美,内心的火焰,即使在时代变迁和流年辗转中,也无法忍受其默默熄灭,于是他决定置身其中心无旁骛的回忆一座城,恍若隔世,不忘初心。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之于宇宙,我们不过是十分微茫的存在,渺若草芥。小时候,我常想,我的这一生,会是怎样的一生?我会成为有名的大人物,还是作为普通人终此一生?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此短暂的一生中是否能够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为着追逐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咬紧牙关一路向前,可总有许多事情无法理清,让我们寸步难行,以为已山穷水尽。然而当我们放下执念,静听风吟,也许又会柳暗花明。在这复杂的世界里,我们与社会难免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摆不脱也理不清的,它会对我们的所想所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路荆棘不要忘记当初为何出发,就像我不会忘记对文字的热爱;即使迫于各种原因没能选文科,与中文系无缘,也始终记得当初那个坐在梨树下捧着《红楼梦》看得津津有味的小女孩。
纠缠不清的事情太多太多,谁人也无法超脱世外,那些经过的事情,就当做成长的方式。
无论我们的这一生怎样度过,最好的事便是: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里,初心不该。
【篇二:旅游的作文】
星期五,爸爸开车带全家去东阳的横店影视城游览了一番。
在清明上河图景区,我们看了一场精彩的舞台表演——《汴梁一梦》。说起汴梁,想必大家都很陌生;但只要提到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作《清明上河图》,恐怕心里就明白了几分。
梦里,观火台上没有一个人,就连两旁的军营也消失不见,变成了一家家店铺;城门上下,没有一个士兵把守;街边小店门庭若市,街道中间熙来攘往:有杂耍的卖艺人,路人里三层外三层围着一边观看一边喝彩;有卖玩具的阿姨,孩童们在开心挑选;还有卖糖葫芦的大叔满街吆喝;卖西瓜的老汉挑担走……忽然出现了几个恶霸,赶走了卖艺人,抢走了老汉的'西瓜。街上的人们怒了,和张择端一起,赶跑了恶霸。
舞台中央缓缓升起一个楼阁,楼阁上有两个人在翩翩起舞,突然整个舞台暗了下来,当灯光重新聚集在舞台时,舞台上的一男四女分别把绸带绑在自己的手上、腰上,绕舞台跑了几圈就缓缓飞上了天空,飞天的同时还有泡泡出现,真美啊!
舞台又变成了一艘船的模样,五个小伙子出现了,他们在两根桅杆间蹦来跳去,一会倒立在杆子上,一会又蹭蹭蹭爬上杆子顶端,比猴子还灵活。太有趣了!
最后,舞台上的张择端从梦境中醒来,舞台变成了一张巨大的画卷,张择端挥毫泼墨,兴奋地描绘着梦中的经历。《清明上河图》终于完成了。
演出结束了,我走出演出大厅,感叹道:“今天看得可真过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