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那次玩得真高兴】
那是十月的一个下午,朱老师让我们玩了“贴鼻子游戏”,大家可开心啦!
只见老师在白板上画了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小女孩。她脸蛋清秀,弯弯的眉毛下是两颗黑葡萄似的眼晴,樱桃小嘴,可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有鼻子。朱老师清了清嗓音:“咱们今天就当美容医生一一给小女孩安上鼻子!"接着就详细地介绍游戏的规则。
游戏开始了,我是第一个上场的。老师把一条红领巾折了几下蒙住了我的眼睛,顿时,眼前一片漆黑。接着老师让我在原地转三圈,听到同学们齐声喊着:“预一备一开一始!一圈、两圈、三圈!”我如获军令似的转啊转。“停!"我怎么感觉到整个人晕乎乎、找不到东南西北了?我像个盲人摸索地往前走,那两米长的路竟变得好长好长。"好不容易才摸到了白板正中,我心想:“我一定要把鼻子贴在她的脸上!”我按记忆中小女孩的图像鼻子的所在位置,用手在白板上量了量。应该是这,贴!鼻子刚接触在白板上那一刻就听见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我连忙扯下红领巾看。哈哈,鼻子不偏不斜,正好在小女孩眼和嘴的中间!我乐得一蹦三尺高。
几乎每个同学都上台玩了这个游戏。他们有的把鼻子贴在眼睛上,像个独眼龙;有的把鼻子贴在耳朵上,像戴了个大大的耳环;还有的把它贴在脖子上,像长了个大包……叫声、笑声、欢呼声飘过教室,传到了窗外!
“贴鼻子”游戏没收了我们的开心。老师说得对:连玩游戏都要用点心思,何况学习?
【篇二:冯老师,我真敬佩您】
冯老师,当我第一次见到您时,是三年级上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您正在一边忙个不停的收取同学们的学杂费,一边热情地和同学们打招呼。那时的您是多么的匆忙,可您对待同学们却还是那么的热情。您对每一位同学那温柔的笑容,在我心中,是多么的美呀!
冯老师,第一次听您讲课,我就已经非常佩服您了。您讲课时,那对黑溜溜的大眼睛不停的“扫描”着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您只要发现了一位正在开小差的同学,您便会瞪大眼睛,望着那位同学,用开玩笑的语言对那位同学说:“这位同学,地上是有什么宝藏吗?怎么你一直望着地下呢?”您刚说完这句话,全班同学就哄堂大笑。那位同学只好红着脸羞愧的坐端正。这节课后,我就非常佩服你了。怎么也想不到,您的一句话,竟然可以让全班同学都狂笑不止,还可以让那个开小差的同学主动地坐端正认真听课。
还有一次,是英语早自习,英语老师还没来,班长颜天华就来带读课文。可是教室里闹哄哄的,根本就听不到一点读英语课文的声音。这时,您走了进来,提高嗓音,大声说“安静!我来带读!”顿时,教室里安静了下来。您清了清嗓音,便读了起来。那时,我觉得您真是非常神奇,从来没想到,您不但语文教得好,英语也是那么的棒。
还有一次,您对我的认真教导让我在期末评上了一个“学习积极分子”,我得意极了!您走来对我说“这次考得不错哟!下次还要加油!”您的这句话点醒了我,我还要更努力,不能自满!于是我每天都认真听课。我也一直想着:加油!我是最棒的!
冯老师,我对你真是百般佩服,究竟是佩服哪里,说也说不尽,写也写不完。
【篇三:有趣的一节课】
“哈哈哈,这节课太有意思了,我喜欢!”
“又是语文课,读读说说,太无聊”!铃声还没响,我就忍不住抱怨起来。
“今天学习《月光启蒙》”,老师的话还没说完,我的眼睛倒开始蒙了。老师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清了清嗓音:“月光下,妈妈的歌声轻轻柔柔,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哪位同学能试着吟唱一段文中的歌谣?”。同学们一听,顿时来了劲,语文课改上音乐课,有意思!
大家小声议论着,可谁也不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突然,老师的目光落在了小卫身上,他有点按奈不住了,屁股一会儿挪到这,一会又挪到那。老师看他那急不可待的样子,便把第一个机会给他。“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还没等大家缓过神来,他已经亮开了嗓门。虽然找不到调子,但完全不影响他唱得欢快,我们也和着节奏轻轻晃动身子,仿佛置身于月光朦胧的农家小院。
正当我们沉醉其中时,小卫同学突然扯开嗓门,大吼几声,来了个《好汉歌》版的童谣,唱到“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时,更是换成了方言版,他那金沙话也,说得个溜呢!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有的笑弯了腰,有的直捂着肚子喊“笑不动了”,还有的甚至拍起了桌子,老师也没忍住,跟着“哈哈哈”地乐起来。
一阵大笑之后,我们班“百灵鸟”——晓艺同学上场了。她清了清嗓音,轻轻柔柔地哼唱道:“月儿弯弯亮堂堂,亮堂堂……”声音甜甜的,轻轻地,像和风温暖柔和,像溪流潺潺悦耳,在这格外甜润的声音中,我们的心沉醉了。
下课铃声早已响起,可我们还陶醉于这优美的歌声和动听的旋律中,多么有意思的一堂语文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