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映相关作文

【篇一:菊花赞】

正值秋深霜浓,秋菊盛开之时,我怀着浓厚的赏菊兴致,来到了夷陵广场观赏一年一度的菊展。

一到广场,便见百花傲然怒放,我仿佛置身于花涛香海之中。一朵朵、一束束、一丛丛,娇艳多姿,花色迷人。红的像火,黄的似金,粉的如霞,白的若雪,绚丽多彩,艳丽娇媚,习习秋风吹过,花影摇曳,束束阳光照着,百花怒放。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繁花满枝的悬崖菊。枝枝花儿悬垂而下,枝上数朵小花密如繁星。朴实无华的花儿虽小,却各具情趣。“悬崖菊”或如孔雀开屏,或似银河从天而降。

塔菊也别具一番风韵。数百朵花儿盘旋而上,直达塔顶。花儿们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百花吐芯。繁花似锦的塔菊如同一条巨龙,盘绕在银柱之上。

再瞧瞧“千丝万缕”,花瓣如丝,娇柔妩媚,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国华大芳”虽不及“千丝万缕”娇媚迷人,却花香醉人。丝丝花香淡雅、清新,馨香阵阵,沁人心脾。

看,“港南金龙”那朵朵金灿灿的花,流光溢彩,艳而不俗,仿佛是用黄金打制出的.“大芳白”龙却冰清玉洁、一尘不染、亭亭玉立,似冰心玉骨一般.一条金龙,一条白龙,两龙相映,在阳光下,黄白相映,分外婀娜多姿。“紫轴玉”虽不花香四溢,也不花姿俊美,却雍容华贵、端庄典雅。

菊花如此多娇!可它的精神更令人赞颂!“芙蓉金菊斗馨香,大气欲重阳。”这就是它留下的千古名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就是它那百折不饶的精神;“宁可枝头报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不就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情怀吗?

【篇二:一张照片】

黑白相映,像画上去的一样,可却古老。

上边有一座很窄的小学,有一群小孩,穿着不同的服饰,有的露出两颗大门牙,像兔子一样,有的嘴角翘起,很文静,有的张开大嘴,像要把人吃掉。

妈妈的衣角湿湿的,还在喘气,看见水就大口大口喝了起来,深吸了一口气,脸立马变得紧起来,可却带着点疑惑,问“哪来的”,我若无其事的回答“捡的,”她立马伸手夺了回去,藏了起来。

有一次,我偷偷地把她的手机拿了过来,翻了翻相册,发现有座操场舞台建在那里,还可以看见灯光照在表演的人身上,一陈“砰砰砰”的声音传了过来,她过来把手机往白色衣服的口袋里装进去。

凶巴巴的说“不看书干什么呢?”我小声的说“:看你拍下来的表演”,她凶恶的脸上变得耐心起来,说“:这是我以前读书的那座学校,现在举行百年校庆呢!”我又好奇又怀疑,心想那么古老的一所小学到现在的焕然一新,那是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啊!

从以前的旧到新,可以看出社会的变化可真不小啊!

【篇三:山中杂感】

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正是崂山特有的风光。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趁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们,启程!

历经九个小时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崂山的脚下。抬头望去,群山连绵,满目苍翠。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边是碧海连天,惊涛拍岸;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山里仿佛换了个季节,方才还是炎炎盛夏,如今却是秋天般秋高气爽,令人心胸开阔,气舒神爽,那似火的骄阳也早已被那亭亭如盖的山松遮盖,销声匿迹了。

崂山有黄山的气派,奇、险。可黄山七十二峰,峰峰相通,而崂山奇峰林立,威峰兀立,怪石嶙峋,可望而不可及。山中之景,无论是崂山十二景之一的“太清水月”的别具情趣,还是上下清宫的清淡简朴,都令我流连忘返,见之忘俗。

可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崂山巨峰顶端的“天乙泉”。崂山泉水素有“积年之疾,一饮而尽”之美誉。天乙泉顺势而下,化作一缕缕丝绸,散入人间,又静悄悄的汇入山涧。走在水边的栈道上,放眼望去,清澈见底的泉流映照着太阳的光芒,仿佛笼上一层金光,与四周的树木相映,青翠的绿色,古朴的墨绿,与熠熠生辉的泉水形成强烈的层次感。

看着那涌动的泉眼,我不禁伸手将她捧住。清冽的山泉潺潺流入手心,犹如一只只灵动的精灵,又像是一条条活泼的小鱼,在掌间游走,自指尖流逝。刹那间,我感受到了世间生灵的鲜活,大自然的恩惠。

“姐姐你看!有鱼!”,循着妹妹稚嫩的声音,我抬起头,远处正是几条金红相映的锦鲤。清澈的泉水,使我们很容易就看到了泉底的鱼。,或是“佁然不动”,又或是“俶而远逝”,让我不禁想到“水至清则无鱼”,可为何这里的鱼儿如此的快活自在?

很快,夕阳西下,游人下了山,小蚁般缘走在绿瓦上,绿树丛颠的嫩黄叶子,也衬在青岩边。崂山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山,这样的海,这样的泉,令人沉醉。

【篇四:霓彩湖畔,繁星相映】

作业,难得有闲情逸致,伴着清凉的晚风,赏遍秀湖美景。一路皆是耀眼的华灯,在沉静的星空下尤为美丽。

正大门的广场上,游人如织。最夺目的无疑是那一座“花屋”——披了彩灯的树形建筑物,会变色:这最吸引小孩子了。摆放“花屋”的木板平台上,至少有十来个孩子罢,他们借着“花屋”作“掩护”在玩捉迷藏。“变色啦,变色啦!”一个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女孩指着“花屋”,兴奋地叫道。匆匆与“花屋”合了几张影就离开了,向着更加璀璨的湖心去。

走了一段路,在路边的长椅上歇歇脚。头仰起,注视着夜空。深蓝色的天幕中嵌着一弯残月,有些凄凉却不失沉静。夜幕中漂浮着缕缕薄纱似的星云,透过朦胧的月光,显得若即若离。我甚为惊诧——人们的喧嚣声此起彼伏,它们却悠然自得,丝毫不为所动。留心月亮周围,几颗小星正在闪烁。把它们连起来——七颗,像一柄汤勺:哦,北斗七星。它们不太明亮,却在夜空中努力地发光,使夜幕多了几分活泼。

一边哼着自编的小调,一边迈着轻快的步伐。不远处有一株梨树,曼妙纤细的枝干宛如一位少女。树底放了一盏玫色的彩灯,灯一开,整棵树好像披上了紫色的纱衣,优雅而不失美丽。一棵树,就是一个宇宙。

不觉中已走到秀湖最北侧。这里的灯大概是全秀湖最朴素、最典雅的了。灯的左侧为一轮峨眉月,中央有几片荷叶、几朵荷花。不禁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果真应景。荷叶上方悬了一个艺术花体字“秀”,谓“秀湖”之意。灯的点睛之笔在右上方——一位身着阔袖开襟汉服,绾着发髻的古人正在吹奏一直玉笛。与月、荷连与一起,颇有几分古韵。姑且唤它“月情荷韵”罢。它的灯光不如“花屋”那样绚烂,只是淡淡的米黄色。这反而使它更加清新脱俗、与众不同了。

秀湖的景不同于其他,秀湖的灯更是别致。在繁星相映下,这霓彩湖畔,永远这么美。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