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需要心灵的眼镜】
每个人都有一双心灵的眼睛,它引导人走上正确的道路,让人看到美好的事物,美丽的风景。但有时,城市的喧嚣,社会的嘈杂是否影响了视力?让你的眼睛灰暗了?那么,我们真的需要一副心灵的眼镜。
也许在每个中学生心中,生活已渐渐乏味,无数的卷子,床上桌角都堆着书刊杂志,书房的电脑似乎也布上蜘蛛网。失去信心了?还是没自信,觉得太累?我是如此,没有足够的自信,也不会完全的自卑,好象很多东西都太无味了。
也许,我的心灵眼睛的视力已下降了,我找不到乐趣,寻不到美好,直到生日时收到一个录音机。几十年代的古董,我想。可当我独自一人打开时,惊呆了。那是怎样一种飘渺的音乐?古典的美感染上心头,让我忽然来了精神。班得瑞的“蓝色天际”,我感觉自己已被带到另一个世界,远离了自卑,惆怅还有孤独,被这音乐或是小小的录音机带到了一个梦想与画面交织的世界。
是它为我戴上了一副心灵的眼镜,让我忽然发觉生活中竟有如此动人的旋律……好久没有这么舒畅了,好久没有聆听这古典之音了。儿时追求的浪漫童话,此时在我头脑中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的画面。我闭眼沉浸在“爱的罗曼史”悲凉优雅的乐曲,漫步在“田园第二交响乐章”的柔美旋律里,荡漾在“天鹅湖”的波澜上,此时自己好像一个在秋风里饮酒的诗人: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渐渐的我醒了,已经是第二天清晨。回味昨夜的感受,只觉得心旷神怡。窗外的天空是那么蓝,让人心醉。我笑了,我真的需要一副心灵的眼镜,让我的眼睛透过它看到更美丽的东西。
戴上一副心灵的眼镜,就仿佛换一个角度看世界,而每一个角度,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当人们在苦恼作文该如何下笔时,笑一笑,去尽情书写宣泄;当人们正感受到生活的枯燥时,笑一笑,到大自然中尽情垂钓。这个世界不经意间改变了,古典也流行,枯燥也绚丽……
原来生活真的是美好的,不要因为形式的单一枯燥而否定了自己,否定了生活。我需要心灵的眼镜,当我戴上它,站在另一个位置,才豁然开朗——美好的事物,无处不在……
【篇二:涟漪】
半夜凉初透。一切都笼罩在深秋与冷的月亮的画卷中。
窗外的梧桐最耐不住寒了,一片片悬吊在枝上的枯叶,似美人般轻柔,风一拂过,仿佛稍纵即逝,显现出萧条衰败的气息,纷纷旋转着落下,留下最后一道华美的舞痕,随后皈依大地。树下那些不知名的小花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冬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那时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的,仍然瑟缩着。随之,落下的一片梧桐叶好似一只手,温柔地盖住了她柔弱细小的身躯,给予她时值深秋的最后残存的温暖。草丛里,没有了树上蝉与夏虫整天炽热的烦躁与吵闹,只有那在深夜里沙沙作响,似笛声般悠长的沙哑的蝈蝈叹曲……呵,好一幅夜半秋景!
在阴郁的白天里,鸟儿们不知疲倦地飞着,一声婉转的啼鸣,终于打破了久久的宁静,一切仿佛又都充满干劲,精神起来,但却只有那耷拉着枯叶,仍旧低着头,等待着最后生命的凋零和曾经长满郁郁葱葱的叶子的枝干一起在斜阳的余晖里孤独了,那树枝好像一个即将送走终生伴侣的老人一样,想挽留什么,却什么也留不住,包括那一舞而过的深秋的风……
黄昏时候,远处的大山不再有着悲壮之感,多了几分温馨,一抹淡淡的胭脂红,朦胧又美丽,勾勒着唯一看清的大山轮廓,让人联想到山那边会有什么穷极美丽的黄昏之景,还是依旧是那连绵起伏的群山?总有地平线的尽头吧?我想,黄昏的落日到处送去温馨,送去淡妆的美丽,送到人心底里。
最妙的是下点小雨呀,在大山上空密密地斜织着,像牛毛,像花针。大山屹立,在朦胧中,像新添的胭脂红被洗去了,弄浑浊了,慢慢消逝,而千古以来保存的古画却完好无损,不怕风雨吹打,小雨侵染,依旧保持着墨色的渲染,留着宏伟的精神与尘世的沧桑。最后,我看到: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篇三:美的名字】
美的名字是什么?是花?是叶?不,美的名字是心。只有心美了,看到的一切,都是美的。
春是美的,有芬芳的花,漂亮的鸟;夏是美的,有翠绿的叶,鸣叫的蝉;冬也是美的,有洁白的雪,淡雅的梅。然而,许多诗人都说秋不美,秋是悲的,是凄的,是寂的。但是,只有心美了,就会发现,秋也是美的。
很喜欢一诗人的话:“自古逢秋非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那时的心定是美的,才能够在这样凄凉的秋日、枯黄的秋叶面前,道出“秋日胜春朝”。
我并未认为秋比春更美,但我认为,它们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传递美的方式。春的美是花、叶精致艳丽,秋的美则是鸟雀在南迁时的祝福,再配上夕阳落日,就更有一份风情韵致。正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的确有“枯藤老树昏鸦”的景象,但只要心灵美的,就能看见“小桥流水人家”;秋的确有“夕阳西下”的断肠情,但只要心是美的也有“一点飞鸿影下”的惊喜、美感和能与“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景相比的诗意。
掂一朵落花,拾一片枯叶,再加上美的心,就能看出它们的精致、凄楚美。或许,还能想象,它们曾经焕发出的生机和美丽。遥望一潭枯竭的泉,看着远处的孤山,再加上美的心,还能看出它们的孤寂美和静态的美。这与春天动态的生机相比,有着别具一格的韵味,所以才能够促使诗人白朴写下与马致远风格大相径庭的《天净沙?秋思》并同样触动后人的心。还能想象诗人写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的一霎那内心的宁静和美。
美的名字是心,只有心美了,具备了一双观察美的眼睛,就能感受到别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