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故乡明月】
自古以来,月都象征着美好与祝愿。诗仙李白曾经“举杯邀明月”,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也祈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诗圣杜甫的“月是故乡明”又不知勾起了多少莘莘学子的思乡之情。在我的心里,月亮就代表着阖家团圆、宁静祥和。
小的时候,父母忙着在外地工作,我就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那时没有那么多的烦扰忧虑,每日就和外公外婆黏在一起,他们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但是,我最期待的还是去爬山。那山不高,山上头种满了邻里乡亲们的粮食、蔬菜瓜果,说白了,就是大家伙吃饭的“土靠山”。夏夜里,跟着外婆走在山间的羊肠小道上,脚边不时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蹭的脚丫子麻兮兮的,那是抱着团儿的牵牛花在跟我打招呼呢。到了自家的菜地跟前,我就浑身抽了筋似的,一屁股坐到土地上,仰起头,数天上的星星,看天上的月亮。偶尔还会跟几个玩儿的好的跑到古柳下边点起篝火,然后会爬树的就都争着爬上树去,手抓住细细的枝干使出吃奶的劲儿摇,憋得脸蛋红彤彤的,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都盼望着傍晚早些来临。
秋天的时候,我走到院里,抬头看到天空上远远地挂着一轮明月,清光四溢,瞧瞧嫦娥姑娘是不是真的在那儿。我那时自是不晓得什么睹物思人,但心里似乎也有什么东西蠢蠢欲动。躺在炕上睡着了,就梦见两个月亮交叠在一起,澄澈透明,散发着一股子仙气,仿佛心里有什么悄悄填满了,踏实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洗完脸,就把手伸到水里,乱撒一通,乐不可支。
月是故乡明。离开故乡后,我又陆陆续续去了不少的地方,看过不少的风景,但喧嚣城市里的大月亮,却都不如故乡的月亮亮。见月思乡,如今我终于懂了这个词意义,却难以再回到故乡,再看看那里的月亮了。时光似水,时不再来,纵然我百般惆怅,却也只有于梦中倏尔一闪,聊以慰藉了。我怅望星空,心归故里……
【篇二:乡下的夜空】
城里的夜空是美丽的,但乡下的夜空更是独一无二,无与能比的。
晚饭过后,月亮升上来了。那月亮似乎比城市里的月亮亮一倍。弯弯的,像一把镰刀。那皎洁的月光温柔地洒向大地,轻轻“抚摸”着每个人的脸。
星星围绕在月亮的身边,仿佛月亮是它们的妈妈,它们是月亮的孩子似的。大的,小的,亮的,暗的。它们有的一闪一闪,调皮地眨着眼睛;有的躺在月亮妈妈的怀抱里,听月亮妈妈讲故事;有的在滑滑梯;有的在洗澡。瞧它们一个个笑得乐呵呵的,玩得多开心!我羡慕地望着它们,想:“要是能像它们一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该有多好呀!”
正当我想着时,突然乌云遮住了月亮和星星,远处传来“隆隆“的雷声,那明亮的夜空转眼间消失了,换来的是一片昏暗的夜色。我知道要下雨了,带着那留念的神情,我慢慢走回了家里。坐在椅子上,一时间眼前的一切都恍恍惚惚的,我闭上眼睛,回想着那美丽的夜空。
啊!那宁静、明亮的夜空,带给了我多少遐想!我爱乡下的夜空!
【篇三: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就像一本笔记,记载着许许多多喜怒哀乐的事情;生活又像漂流瓶,漂在海上。今天我就取一个给你们分享分享吧!
那是五岁时的我做的最好笑的事。一天晚上,天气闷热,一轮明月亮亮的、高高的挂在天空中,知了在枝头唱着今朝最流行的歌曲,我在树下乘凉,一阵一阵微风扑面,甚是惬意。扭过头来,无意间发现墙角边有一盆满满的水,看上去快要溢出来,远远看去好像也有个月亮在盆里随着自然风逍遥快活。我定睛一看,对,就是月亮,我喜出望外,连忙跑去找我的好朋友琦琦,“琦琦,琦琦,我带你去看我家的月亮。他在我家盆里做游戏呢”“骗人,我才不会上当呢,你总是骗我。”我连忙摆着手说:“这次不骗你,我带你看,我们家就是有个月亮,我想他可能是天上月亮妈妈的孩子,这孩子调皮,不听妈妈的话,被赶了下来。”当我还指着天上那轮明月时,琦琦都跑出门口了,看起来比我还想知道。我连忙追出去,便碰到了调皮鬼组合大萌和小萌,迫不及待的来到我家的院子里。
来到那个角落,静静的看着眼前盆子里发生的一切,直到琦琦很生气的说:“你骗人,根本没有什么月亮。”我解释道:“我没骗你们。”于是我也顾不得泼在身上的泥水,费力的移动水盆,生怕找不到他,“哇,真的有月亮,真漂亮。”一个大大的月亮展现在我的眼前,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看看,我没有骗你们吧!”这时大萌伸出手准备去摸月亮。我连忙拉住他的手说:“别,你的手太脏了,会把月亮吓跑的。咱们明天再看吧!”他们也生怕吵到他,轻轻的离开了。
第二天,他们早早的在我家门口等我。我们轻轻的来到那个角落,却发现月亮不见了。小伙伴们都说是我拿走的,不想让他们看。“我没有拿,我没有拿。”可是他们都不信,我实在说不过他们,便委屈的哭了起来,哭声传到了妈妈的耳朵里,妈妈很认真得听完我讲的话,便笑了起来。妈妈答应明天晚上陪我们一起来捉月亮。
这件事现在想起来都会觉得好笑,正如李白写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