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净土相关作文

【篇一:耕耘心中的净土】

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方自在佳境,想拂去喧嚣时,便可居于此,倾听灵魂深处的淳语;想抖落庸俗时,也可居于此,闲看墨飞笔走,花淡茶浓;想对话自我时,仍可居于此,细翻那承载了泪与笑的人生页籍。这佳境需我们去细细耕耘,用双手,也用心。

忘不了已故前南非总理曼德拉,忘不了他紧攥双拳时的正义之气,忘不了他细眯笑眼咧嘴露齿的一抹温情。在罗本岛,那个充满苦难与绝望的地方,他没有让心灵沉沦,却选择看向远方的美好,为心灵的耕耘决攫一方营养。他将泔水成为美味,将苦役称为锻炼,用理想与信念开辟了一方精神佳境。而反观当下,多少人稍不如意则挥拳向更弱者,多少人因生活失望而报复社会。心灵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更应是山花烂漫的圃园。

依然记得那位叫做郭明义的普通矿业工作者,记得他朴实的笑容,记得他默默的坚守。那是一个人对心灵美好的坚守:他为患重病的贫困儿童送钱送物,却摆手笑称’我很富有’,。他为献血福利事业献出自己滚烫的血,却觉得那是新生的幸福的泪。有人问:你值得吗?他微微一笑,仿佛那十几年的坚守都酿成了酒,他每日一品。在这个越来越需要美好人性的时代,他守住了那份美好,是净土之地温暖并充满感动。与他同行的,还有‘炕头教师’高淑珍,已故医生林杰良,以及那些默默无闻又无怨无悔的耕耘者们。

总想起那些在乱世中的布衣青衫的贤者大儒们,想起在战火纷飞中他们热血满腔地将善良,爱与良知传播四方。闻一多为国事四处奔走,为学问兀兀穷年,感召无数有志青年;清华校长梅贻琦致力办学,四处为中华而招有志,为发展而拔人才。在那些人人自保,国势动荡的时代,他们将心灵净土中的满园激情发扬四播,不倦耕耘,将心灵升华,终成那历史洪流中永立的石碑。

为心灵耕耘一方净土,需要我们看向那远方的美好‘坚守那闪光的一抹亮色’传播那心中的无限激情与期望。我们需要这样做。为了不被喧嚣所淹没,不被庸俗所遮目,不被自我所抛弃。风和日丽‘山花摇曳’自在从容,这不仅仅是一方净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让我们走的更轻便,更淡然,更坦然。

【篇二:留住心中一方净土】

花儿总会凋零,叶儿总会飘落,太阳终将西沉,明月初升。一切就在四季变换、昼夜交替中进行着、改变着,可是唯独那孩童的心灵不会改变。它,是人生中的第一方净土,同时,也许又是最后一方净土。

遍野鲜花竞相绽放,人人都曾有过“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候,那便是我们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候吧。

小时候,我们每天几乎都在玩耍中度过。和几个小伙伴去田里抓昆虫、玩蛐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说有笑,小打小闹。有父母长辈的遮风挡雨,因此我们从不会被雨水打湿。过着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生活,心中充满着快乐与童真。

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到的事也越来越多,那个曾经“不识愁滋味”的孩童已经渐渐远去。

读几本名家散文,看几部宫廷剧作,便认为自己有了像名家一样洞察事物的能力,便开始批判这世态炎凉、人间冷暖。每当想起这些,心中便有几分不安与无奈,明知自己还是一个大孩子,却又要偏偏过早的走上这世俗之道,去争、去抢、去勾心斗角,整日过着充满愁与恨的日子,终日不得安宁。然而,很多人曾不止一次的想过,难道这整日的勾心斗角、无情抹杀孩童天性就是世间生存之道吗?孩童的天性又在何方?

有时,儿时的很多场景都会在梦里重现:在自家田中挖着黄土、和着泥巴,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摔泥巴,长辈们在田中劳作……每当梦到这些,自己便暗自高兴,却又不知为何高兴。是为了自己仍记得儿时的场景而高兴,还是为了当初有玩伴和自己在一起玩耍而高兴,亦或是为了那个曾经充满着天真、阳光的自己而高兴。儿时的自己,心中是最“干净”的。

小时候,我们想笑就笑,因为我们受到了来自外界的无害的刺激;小时候,我们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因为我们的肌体在给我们传递着一种信号――你需要补充能量;小时候,我们无所顾忌,因为那时的我们最天真、最可爱。长大后,在人员复杂、人数众多的场合,我们想笑不能笑,饿了不能吃,因为我们害怕别人笑话、害怕别人议论,顾忌这、顾忌那,所以只能忍着。

长大后,我们为自己过早失去最后一方净土而惋惜,没有了童真天性的我们,又该怎样呢?

留住心中一方净土――孩童时代的天性,你会收获更多。为了家园明天更美好,为了社会今后更和谐,为了我们的子孙未来更健康,请让孩童的天性更久点、更长些。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