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乡的路】
我的家乡江苏沛县坐落在微山湖畔。改革开放以来,原本贫穷落后的沛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在我的心里,最让我铭记的要算连接家乡和外界的路了。
听我爸爸说,他小时候家乡通往外界的是一条土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满道,运送货物极不方便。那时,乡亲们最大的愿望是修一条公路,来方便运输。
两三年之后,我们村终于有了一条砂石公路。虽说路面狭窄,时高时低,不怎么平坦,但总算有一条像样的上城下乡的公路了。修这条砂石路的时候,经济落后,没有什么修路机械,主要靠人力。乡亲们自己出劳力,挖路基用的是锤子、钢钎和锄头,填路基全凭肩挑杠抬,不知费了多少力气。砂石路虽然修好了,但村里不通公共汽车,乡亲们要步行到十几里外的村口搭车。
三年前,村里通了水泥路,两年前沛县也通了高速公路,这让人怎么也不敢想。你看,公交车站的站牌竖在了家门口,十五分钟一班,随时可以乘坐。公交车行驶在家乡的水泥路上,又快又稳,上城下乡比以前节省一半的时间。到了县城,那更方便了,随便招个手,打个的,直接把你送到家门口。
在我们村里,一提到路,乡亲们都啧啧称赞,都说以前做梦都没想到村村能通水泥路,哪里敢想什么高速公路,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
全县新农村建设正热火朝天地进行,乡亲们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从父辈们小时候的羊肠小道到今天的水泥路、高速公路,这几十年的变化又何止这一条路。今年,光我们草庙村,就有三十多户人家搬进了新农村。我想,有了党的富民政策,我们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
【篇二:我爱家乡的新图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我的家乡沛县也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一个个小乡村已脱去旧衣换新装,成为一个幸福、生态、文明的城市化社区。
错综复杂的胡同不见了,坑坑洼洼的泥路不见了,随处丢弃的垃圾不见了,时常扬起的尘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明亮的路灯,清洁的水泥路以及那风雨过后扑鼻而来的路旁花丛的清香。村里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加大了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新安装了路灯,硬化了道路,修建排水沟,对贯穿整个村庄的多条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净化、亮化并修建了完备的排水设施,道路两侧种植了观赏苗木极大的提升了我们村的整体形象。
旧式的泥瓦房少了,房前屋后的柴草垛没了,滚滚升天的炊烟没了……村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们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旧村改造工程。整齐的村街布置,合理的路、房位置规划,住进新房的村民也不再满足于做饭时的滚滚狼烟。大家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改用沼气生水、做饭,将过去直接在田间烧掉的秸秆集中收集起来,通过处理产生沼气,这样不仅节约了资源,同时也减少了大气污染,使村民的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观。
游手好闲在村头打扑克、搓麻将的没了,聚在路口东家长李家短说闲话的没了,和泥巴摔炮的游戏没了……村里的人仿佛一下子忙了起来。随着村里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老人和孩子都有了好去处。在村间的小广场里布置了许多健身器材,方便村民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孩子则一改从前顽皮的本性,都积极地去诸如亲子园、儿童公园之类的活动场所,学习识字、学习与他人沟通或是周末跟随父母感受自然的博大与美丽。年轻人则积极参加到村办企业中,增长见识、学习技术同时还获得额外的收入。
家乡的新变化令我们激动人心,是党的好政策鼓舞了我们,让我们对家乡的前景更加自信,对生态、和谐的美丽沛县更加自信。目前,我县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县,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打造生态的沛县,创建生态的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三:美丽的家乡】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导游员XX。欢迎大家来我们沛县参观旅游。
我的家乡——沛县,坐落在微山湖西畔,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美称。她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景如画、物产丰富的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她正向世人展示着她独特的风采。
沛县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城市。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歌风台、汉城公园、刘氏会馆、泗水亭公园、沛公园等。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歌风台”景区:“歌风台”巍峨高大,红墙黄瓦,古色古香。进了“歌风台”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雕像。看!他一手高举酒杯,一手把剑,当年帝王驰聘沙场,一统天下的豪情依稀可见。青石路的两边花草芳香、古木参天;人工湖里清澈的河水碧波荡漾、鱼儿成群。。。。。。
沛县也是一座物产丰富的城市。这里有许多煤矿,沛县的煤炭源源不断的运往全国各地;这里有纯天然的绿色产品:微山湖大米、杂粮、咸鸭蛋等;这里还有驰名中外的沛公酒、香飘千里的鼋汁狗肉,色味鲜美的大屯李家烧鸡等着你来品尝呢!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亲自体验。要想感受更多,见识更多,就别犹豫了,我们沛县人民热情的欢饮您!到这里游玩,您一定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