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赶海】
今天,我集齐了工具,梦想已久的澄江之行终于到来了,出发出发出发!
大家猜,我去澄江为什么要带工具?是救生圈?是水枪?是玩沙的模型?都不对,我带的是小桶、长钳子和网兜。现在知道我要去干什么了吧,对对对,我要去澄江“赶海”!
大家知道“赶海”是什么吗?我和妈妈在辞典查阅了解到,“赶海”是指,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者采集海产品的过程。说白了,就是趁着海水退潮去海滩上捡各种海洋生物。在海边捡各种海洋生物,有章鱼、贝壳、螃蟹什么的,实在太有趣了。我强烈要求爸爸妈妈假期带我去海边!可是,爸爸妈妈说病毒还在潜伏,假期外出不安全。妈妈看着我欲哭无泪的样子,眉毛一抬,大腿一拍,策划了这次澄江“赶海”之行。
拎着我的小桶,带上网兜,来到阳光海滩,金灿灿的沙滩下面,好像藏着很多的宝贝等着我去发现呢。我纵身跳进水里,开始翻找可能藏身沙滩的小动物。晒了一整天的太阳,终于在一块大石头下面抓住了两只小螃蟹,实在是太开心啦!我以后一定要去海边,去感受真正的赶海。
【篇二:我是校园小导游】
大家好!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韵园。说到“韵”,我们的脑海中仿佛闪现无数的音符在自由自在地舞蹈。
首先,“韵”字向我们诉说着学校与音乐深厚的渊源。多年来,我校致力于民乐之韵的研究与推广。我们澄江中心小学由“二胡”鼻祖刘天华的父亲于1904年创办,而刘天华本人是从我校毕业的第一批学生,是我们的前辈呢!所以,继承和发扬“二胡”乐器成为学校的传统,四年前我们学校更是开展了二胡班,每年新生入学,都有专业的老师进行选拔,所以我们的二胡班几乎人人拉二胡、个个能表演!在每年江阴市的二胡汇报演出上,我们二胡班都能展示精彩的演出,厉害吧?我们还经常走出校门去表演,在老年公寓,我们给那里的爷爷奶奶带来笑声;万达广场、市大剧院、甚至上海的大剧院都能看到我们表演的身影哦!另外,“葫芦丝”也是我们每一位同学喜爱的民族乐器,葫芦丝胖胖的、白白的,特别可爱,我们悄悄给他起了一个绰号“萝卜丝”。在音乐课上,我们能够学习吹奏葫芦丝,可开心了!
其次,“韵”字本指和谐悦耳的声音。来,请大家把目光聚焦到园中的这些音符上,这些音符构成了校歌中的一个旋律。丝竹之韵,情满校园。凭着这份执着,我们开展了民乐相关课程。
这个课程分为二胡和葫芦丝两个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二胡和葫芦丝,了解了他们名字的由来和发展,知道了他们的构造,还探究了他们俩的小秘密,二胡组的小伙伴学习了演奏二胡的小诀窍,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刘天华故居;葫芦丝的同学更是动手画了自己心中最美的葫芦丝,把自己的葫芦丝打扮的美美的,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还尝试手工制作葫芦丝呢!现在,“韵园”已成为我们澄江一张灵动优美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