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在远方寻找希望】
远方,是有多远?希望,要如何寻找?
西藏,很远吗?西藏的天气属于那种尘沙满天的世界。西藏的荒凉、孤单、寂寞,不是用言语能说得清的。当冬季的来临,凡尘的狂风大作,尘土的暴动,是否真的可以让我选择在那里栖息?在那里停留?萧条的景象有可能让我继续走下去的信念吗?其实,是有的。
西藏的萧条无法阻止有希望的人前进的脚步。那些边防兵在镇守边关,他们的希望是保家卫国。而我的希望是看到了白杨树在那恶劣的环境下所展现的坚强。它鼓舞了我的坚强,我的信念,发现了我永不止步的原因。白杨树,很普通的一种树,但是,却是最珍贵的一种树,它的坚忍不拔,扎根的深远,让我为自己所放弃的今天感到自惭形秽,在那恶劣的环境下坚强的抵抗每一次的沙尘暴,而我却在每天的学习中懒散不前。它的可贵精神,让我看到了我应该坚持不懈的希望。
内蒙古,是个游牧的故乡。绿油油的草原,美丽的蒙古包,各个部落的友好,和谐的故乡,在一层美丽的包围下,是天气的挑战。从所周知,游牧民的居住地总是不定向的迁移,迁移的地方也总是变化无常。他们在跟狼战斗时的团结是我所向往的,他们的勇敢、聪明、机智是在多次与野狼战斗的情况下取得的成果。面对他们,我总是束手无措。我不勇敢,不坚强,他们的种种行为对我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我希望像他们一样有面对事物的临危不惧,像他们一样有勇斗野狼的决心。所以,我选择了去那一片绿油油的草原上锻炼自己的坚强。
不管是西藏还是草原,都是在我的远方,也许学不到我所需要的坚强,我引以为傲的勇敢,我所期盼的聪明,但一定要去看看那一片美丽的白杨树,去见那游牧人的勇敢。
远方像一簇圣火,引领着我前进。希望就在远方,插上梦想的翅膀,飞翔那些引以为傲的土地,吸允着那里的精华,感受着那里的风土人情。
站在家乡,遥望着远处我将要到达的地方,遥望着白杨树,遥望着我的大草原。
【篇二:粥里的世界】
童年时,每当我回外婆家,她都会做各式各样的粥给我喝。五年前的春节也不另外,外婆从车站把我们接回家后,就开始她的熬粥计划了。外婆先把洗好的大米放进锅里,然后把买回来的玉米外壳去掉,把一粒粒金黄的玉米抠下来,放入沸腾的水里。玉米在烧开的水里活蹦乱跳,此时的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玉米粥煮好后,外婆加点盐,再放些佐料,黄白相间的玉米粥散发出扑鼻的香气,令人着迷。
我这只馋猫一直跟在外婆身后,早已垂涎着锅里的“猎物”。外婆从橱柜里拿出一个大碗盛了大半碗玉米粥,粥上面又添了一些面和牛肉。我着急地说:“外婆,我吃不了那么多,而且我也不想吃面!”外婆笑了笑:“傻孩子,这不是盛给你的。”不是给我吃的?那是给谁呢?平时第一碗粥都是给我啊。我正纳闷着,外婆端着粥朝车站方向走。我跟在外婆的后面不断提问:“外婆,您要干嘛呀?我们去哪呢?是不是有客人?您端给谁吃呢……”可外婆笑而不答。
我们走到车站门口,外婆将手里端的一大碗玉米粥给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前。老人一开始不好意思接,推却着不要。经过外婆的劝说,还是接了下来。喝完粥后,老人摸了胸口感激道:“身子暖和多了,谢谢!”
回到家,我忍不住追问外婆:您为什么要端粥给她喝呢?她是谁啊?禁不住我的追问,外婆只好告诉我她内心的一个故事。那位老奶奶是外婆的一个发小叫张奶奶。张奶奶的丈夫是一名军人,早年因公殉职,留下了张奶奶和一个年幼的儿子。张奶奶好不容易把儿子抚养大了,响应国家参军的号召,张奶奶儿子入伍参军了。现在张奶奶的儿子是一位边防兵,已经十年不在家过春节了。今年过年了,张奶奶在这儿等她的儿子回家。外婆本想一起接她回家,但张奶奶拒绝了,因为她担心去外婆家会错过与她儿子见面的机会。天气这么冷,外婆只好给张奶奶煮碗粥,让张奶奶暖暖身子。听外婆讲完,我终于明白了外婆粥里的世界,更明白了张奶奶等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