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底相关作文

【篇一:家乡的变化】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距离上一次回老家,已经又过了五年,如今我已经十岁了。今天,父亲说带我回老家,我顿时兴奋起来,脑海中立刻浮现家乡的面貌,想到家乡的公路有没有改变呢?

出发啦!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可吃惊了。以前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泥土路消失了,已变成一条平坦又宽阔的水泥路了。水泥路的两旁种满了花花草草和许多树木,其中有杜鹃花、兰花、菊花,还有桂花树、桦树、榕树。除了这些花草树木外,还站着一排排小士兵似的路灯,黑夜时分,它为过路的车辆、人们带来了光明。

一会儿,我们快要经过一座桥了,我可发愁了。因为我害怕之前的独木桥会过不去,父亲却不以为然,他说:“以前的独木桥早就拆了,现在过河的是一座宽阔而宏伟的石拱桥了”。等到回到河边时,我看到了一座刻满飞龙的桥,上面还站着一只只石狮子,果然变成宽阔的石拱桥。

又过了一会儿,我们到家了。村子到处都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我连忙跑去看房屋旁边的小河的变化。以前那个总是发出臭味的小河,变成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一眼看去,河底的鹅卵石闪闪发光,水中的小鱼在自由自在地嬉戏,石底间隙中有小虾在游泳。

哗!那凹凸不平的泥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那独木桥变成了宏伟的石拱桥;那长年发出臭味的小河变成了清澈见底的小河。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家乡的变化真大呀!

【篇二:我想让人与自然和和谐】

当我面对人们污染环境的现实,十分生气,可自己也无力挽救,只好看着这些事发生。

正当我看书时,我突然来到了一个地方,在这里,隔着竹林听见清脆的水声。于是,我穿过一片竹林,看见一个小水潭以整块石头为底,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看潭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底,小鱼儿像在空中游动。我看见这小石潭,无比快乐。心想:如果世界都变成这样该多好啊!

突然,周围的景象全没了,原来我在看《小石潭记》时太入迷了。

现在的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少了,主要是人么大量的猎杀它们。我真想让人与动物更和谐。

当我看《鲁山山行》时,突然间我像进了仙境一般。这里树木繁茂,鸟儿欢叫,还有许多动物,只听一个人在吟诵“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当我走过去,发下他就是梅尧臣,于是我告诉他现代的人和动物,他生气的指责人们说:“你们现代人太可恶了,动物们那么可爱,你没竟然残害他们。”突然他向我打来,我马上就惊醒了。啊!真希望人和动物的关系能像梅尧臣那样。

我想让人与动物更和谐,想让人与自然更和谐,想让人们的生活更好,大自然更美丽。

【篇三:月亮离我有多远】

晚风清凉,夜色美好,蝉鸣蛙叫。夏天的夜,月亮给它镀了银边,照出了生活的恬静。望着月亮,想起故乡,故乡离得很远,就像我与月亮,但却能看到最美的景象……

院子里,蝈蝈演奏着乐曲,蛐蛐跟着合唱,风拂过鼻尖,带着淡淡艾香。“哟嘿,出来玩儿啊!”晚饭后的孩子呼喊着,各家的孩子从门廊里风一般跑出,三五成群地向溪边奔去。

故乡晚饭吃得早,所以每每这时,天还亮着。去小溪的路上有一片野花田,里面有的是蝈蝈和蚱蜢。路过时,如若眼尖瞅见了,会停下拔根草,朝虫儿的后脚上一系,两三只系在一起,起劲儿地看它们打架。玩腻了就将草绳一抛,又扔进了田里。编个花环戴在手上,兴高采烈地向着前边的小伙伴跑去。

小溪的水清凉、干净。夏天的鱼换上了明亮的鳞片,在水里分外夺目。鱼一群一群的,虾、蟹藏在石底,不过黑亮的眼睛会出卖它。

伙伴们个个撸起袖子,挽起裤腿,猛地跳进去,在鱼还没来得及跑时,一抓一个准儿。鱼多的是,随便一踢,就能踢上岸,当然,那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儿。不熟的,大鱼会狡猾地闪到你脚下,一落脚,“啪”滑倒了,小溪水不深,但水流很快,水花会飞溅得很高,景象十分有趣。滑倒的人会不甘心,悄悄爬到其他人身后潜伏,找准时机——“哈哈……”会看到一串水花和一串倒地的孩子。

“天黑喽,回家!”各家的爷爷奶奶呼唤着孩子。低头,月影在水中映,离我那么近……

“快看,荷花开了!”朋友把我拉到池塘边。我又看到月影,离我是那么近。

月亮不远,月影很近。家乡不远,永驻我心。

【篇四:我读懂了你】

车水马龙的喧闹,驱散了浮云的魅力;珠光宝气的城市,失去了人们的质朴。这世间,还有什么好留恋的呢?我叹息,追随记忆的长河去漂流,只求在河中找到那还未被沾染的气息。

我回到了童年。壮硕的长江在河床里闲适地流着,不慌不忙,要去和嘉陵江碰头。小小的我,随小伙伴就在那滨江河畔上玩耍:看那调皮的鱼儿偶尔上来冒个泡,白色的鸥鸟掠过江面,感受江上凉爽的风。

不多时,我们又发现了新大陆——有一泓清水从一块岩石缝不断涌出来,形成了一股小小的支流,直往那长江里流去。淘气的我们这下有了新游戏,大家忙碌起来四处找石头,在泉水淌过的地方给它制造人为的障碍,想让它“断流”。不过这样好像不管用,那水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舞者,轻轻从石底穿过、石缝挤过、石上漫过,然后自由地一路向前。

我们自然生气了,石头再加多加高,看你怎么过!哪料那水依然如故,只当是又逗弄了我们一番。我们托着腮想了一会儿,对了,加上沙——我们用沙铺在水路上,吸去了大量的水,再造了一个2。0版的石头和泥沙混合的“墙”,看看那水又怎么过得去。接下来的一幕让我们都惊呆了:只见那水一点点汇集,到了一定的高度时,它们拧成一股,像一群勇猛的战士扑向沙堆,沙子瞬间饱胀了,后面的水又涌上来,击打在“墙上”,高处的水越墙而过,低处的水呢,它们果断分流,从石沙墙的边上挤了过去——在石沙墙的背后,它们又愉快地汇集在了一起——多么高明的战术!

这还是温柔的水吗,多么有灵气,多么有胆识!那一刻,我想我读懂了水:我虽然柔弱,但我不会轻易屈服,我包容一切,沉淀一切,遇到再强劲的对手,也能以柔克刚。

我想,每一滴水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吧,就像儿时记忆里的那股清泉,它坚持不懈,有坚定的信念,拥有顽强的毅力,面对困难从不退缩。读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想,我们做人也应当这样吧。

【篇五:让细读生活成为习惯】

不要因时间的追赶而加快自己生活的速度,习惯停下脚步细读过去,总能让自己体会到生活是一种缓慢而绵长的美好。——题记

我的母亲做过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就是从我出生时开始用日记来记录我成长的点滴,持续了十年未曾停止。而现在的我会在学习闲暇时翻开记叙自己儿时的几十页,只是几句陈述和只言片语的评论,却能让我看到那穿梭十年光影而来的情景,再细细品读,又能体会到母亲对我始终如一的爱,如涓涓细水上逆流而来的一颗经营的水珠,又像水下那亘古未变的石底。而从我第一次看到这本日记时,便迷上了这种回味往事的感受。

母亲的日记中,提到过我上小学时楼下的一棵大树,它也曾出现在我十二岁时的作文中。春天燕子衔来树枝,夏天绿叶拂着窗棂,秋天落叶划响耳畔,冬天银装衬着红墙,年复一年,总是这样。哪年是母亲第一次亲手递给我那本日记,我看到字里行间记叙的都是不起眼的琐事,又显得格外珍贵。我感悟到母爱的同时,也在冥冥之中接收到母亲传达给我的另一种讯息,那便是学会细读生活,品味生活。这时我不由得望了一眼窗外,那棵树刚抽出嫩芽,准备着下一季的茂盛,正如此时的我,初次体会到生活的真谛,正迈着走向美丽生活的脚步。

可惜的是,前些日子我再回到那所老宅子,发现陋习只剩偶有行人休息的树墩,昔日生机已不见。那本日记也因为妈妈工作繁忙,日期停留在了2008年的深秋。就在昨天,我猛地发觉,近几年来我开始渐渐注意到了身边的小事,经常在自己的作文中记录下来。对我来说,细读生活俨然已成为一种习惯。我走向正伏案工作的母亲,看着她的背影,欲言而又止。转身走进了自己的房间,从书箱底翻出那泛黄的日记本,翻开崭新的纸页,拾起陈旧的钢笔。我深呼了一口气,提笔写下一段话:

“生活和回忆都不该是空白,细读生活看似无用,实际上能让人得到快节奏生活所得不到的精神食量,它让人静下心来,反思过去,体会真情,从而让细读生活成为了习惯”。

【篇六:我心中的春天】

窗外的柳枝发芽了,柳枝上的嫩芽给人一种醉人的绿,那种醉人的绿代表着无可比拟的生机和活力,更代表着我心目中的春。

春雨绵绵地洒落下来,细细的,轻轻的,柔和地飘落下来,润泽了田园,洒遍了山林。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轻轻地拂醒了大地,沉睡了一冬的大地欣欣然睁开眼。

那电线杆上的燕子,好像五线谱上小巧玲珑的音符。那“唧啾”的叫声,像在演唱着春天的旋律。这一切引起了路人的注意。

春天是孩子心中美丽的童话,演译着七彩梦幻的故事。春天是激情的释放,是生命的复苏。

小女孩奔跑在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田垄上,尽情地嬉戏着,与春风做伴,那雀跃和天真仿佛冬眠了好一阵子。小草钻出了地面,扭动着它柔弱的身躯,新奇地张望着;花儿羞答答地探出了小脑袋向人们点头微笑;杨柳摆动着腰枝,随风飘荡……

春天的小河真美啊!有叮咚的泉水,奏出生命的乐章。阳光一直照到石底上,波光粼粼的河面泛着轻舟。好一幅活生生的山水画啊!远看那河面是那样的绿,像一条绸带;近看它是那么的清,清得可以看见河底的游鱼在嬉戏玩耍。

春天是富有诗意的乐章,是新生的希望,是孩子心中美丽的童话,是生命的复苏……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