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长辈们】
解放前,有一次国民党十九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是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的一支部队,因一·二八事变和福建事变而闻名,前身是粤军第一师第四团。1926年由粤军第一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1930年中原大战中助蒋介石击败冯玉祥、阎锡山,番号改为十九路军,由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锴为军长。十九路军在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和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战斗力极为强悍,是中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被誉为"铁军")进村时,曾祖父听到动静后,为了全村人的安危独自外出巡夜,独自一人与国民党十九路军激战,当时曾祖父只有一把手枪,依然奋不顾身的冲了出去,与敌人殊死搏斗,最终因寡不敌众,在枪林弹雨中牺牲了。曾祖母由于伤心过度,不到一年便随着曾祖父而去了。当时,曾祖父家里只有两个孩子,女儿又被抱养而去,而爷爷仅有12岁,从小由亲戚带大。
爷爷只上过不到两个月的私塾,通过长时间刻苦自学,后来成为了临近几村皆知的书法家。很多很多人长期找爷爷写对联。庙里也经常请他来写字,我的爷爷对于毛笔字真是精益求精,写起字来仿佛到了只有他一个人的世界,爷爷尤其善于写字体较小的小楷毛笔字,总能让人看到他的书法作品而赞叹不已。我们村的正对面是“笔架山”由于像一个笔架,因此得名,所以我们村寓意会有很多文人墨客在此诞生。像四伯就是典型。
而我的外公,是一名村里的游击队员,由于常年住在野外,时不时会淋雨,皮肤感觉渐渐腐烂,可作战时依然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我们的家谱还有一幅精美的对联,它很特别,它表述的是“二十四孝”,说它是对联,它却没有一个字,完全是由精美图画组成。这可能是祖宗们留给后人的家训。用大人门的话说,就是老祖宗对我们的不言之教吧!
【篇二:向革命先辈敬礼】
上个周末,爸爸妈妈带着我去广州探亲,我怀着肃穆的心情参观了广州十九路军抗日阵亡烈士陵园。这座庄严的陵园是为纪念1932年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一·二八”淞沪抗日战役中阵亡的将士。
站在广州街头就能看到刻有“碧血丹心”四个大字的凯旋门矗立着。这座陵园里,202座水泥棺排列整齐,代表着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数千名将士。刻满了牺牲烈士名字的纪念名碑矗立在陵园正中心,军长蔡延锴亲手撰写了碑文,记述了十九路军将士抗日守土、浴血奋战的经过。
一幅幅记录抗战场景的浮雕,一篇篇记录奋战的文字,深深震撼着我,不,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历史在这里连接着生与死、悲与愤,还有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尊严。
正如国歌所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组成我们新的长城。”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凝结起来,成为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中国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一次又一次地在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我们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是鲜红色的,我们生活的和平时代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这段悲壮又可歌可泣的历史,让我明白了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团结才不会被挨打,不会被欺辱,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让我们向革命先烈敬礼!
让我们勿忘国耻,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