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寻找春天】
雨季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好不容易到等来一个晴天,人们欢呼雀跃。我们早就闷不住了,纷纷跑出家门,奔向大自然的怀抱,去寻找春天。
我们来到草地,看那新生的绿芽已经冲破了老草的屏障,在草地上手拉着手,大片大片的延伸着,十分耀眼。仔细一看,翠色欲流;轻轻一摸,软软柔柔。放眼望去,真像一片绿色的地毯。哦,这是春天的眉毛吧?
不经意地一扫,我发现脚下大理岩两旁,竟然也有小草顽强地站起来。这些生长在岩缝里的细米草,甚至比生长在泥土里的更加精神,更加生机盎然,让人看了都忍不住要赞叹几声。哦,这是春天那充满活力的眼睛吧?
看那棵蓬蓬勃勃的红石楠,它营养丰富,早已冒出了新芽。新芽是嫩红色的,慢慢就能变成大红色或深绿色的,远远望上去就像一把五彩缤纷的大伞。再看看别的树,它们也吐出了嫩芽。嫩绿的芽儿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有的还紧紧相拥着呢。那是春天五颜六色的头发吧?
春天在草地里往上钻,春天在树稍上快活地摇晃着脑袋,春天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篇二:学包粽子】
端午节当天,我决定和奶奶学包粽子。在我的央求下,奶奶终于同意了。
奶奶先告诉我,包粽子需要准备的材料是糯米、粽子叶、米草,包粽子的步骤虽然不多,也不难,但一定要有耐心才能包得好。接着,奶奶给我一片粽子叶,一边示范,一边教我包粽子。
首先,奶奶把粽子叶卷成一个圆锥形,里面是空的,可以放米。这一步并不难,我做好了。接着就是放米,只见奶奶用勺舀了一些米,倒入“漏斗”中,并轻轻拍打“漏斗”底部,这样做是能让米充满粽子底部。这一步比第一步更简单,我做得很好。第三步比较复杂,也比前两步更难。只见奶奶把粽子多余的叶片从两边折往中间,封住米,然后把上面的叶片盖下来压紧,并捏住其余部分往右边绕半圈,用拇指和食指捏好,不让米撒出来。这一步我失败了好几次,不过,在奶奶耐心地指导下,我终于做好了。最后一步,也是最难最关键的一步——绕绳子。奶奶告诉我,绳子要先绕顶部的两个角,再绕粽身,最后中间打结。说着,她还耐心地演示给我看。这一步看着简单,可我却总是做不好:不是绕太多圈绳子不够绑,就是绑得太用力,把米草弄断……
不过,奶奶很有耐心,一遍又一遍地示范给我看,还手把手地教,我终于自己包成了第一个粽子。虽然不怎么好看,但是我亲手包的,心里感到很开心。
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过了一个别样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