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特别的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清明,家家都要祭祖做清明果吃,这不,小记者也以学做清明果来过清明节。
4月7日下午,萧山日报社食堂热闹非凡,萧报小记者们聚集一堂,首先老师讲解了清明节是为了纪念功臣介子推,接着老师又讲解清明团的制作方法,水晶老师和草莓老师在一边忙着给我们准备粉团,大家听了老师讲解的步骤后,都很兴奋,纷纷动手做起来,清明果看似简单,其实还是很难的,我一开始连小碗也捏不好,和很多小朋友一样,总是捏成小盘子,后来我认真地按照老师的做法,先把粉团揉成了圆,压扁后,用一只手托着压扁的粉团,另外一只手一直旋转着,多练几次后终于把小碗做成了,再用筷子把豆沙馅放进碗里,用手在碗的边缘捏起几个小角,再一只手托着团子,另外一只手把团子的边缘向上包笼,问题又来了,豆沙会被挤出来,第一个清明团我没有做成功,但我不气馁,接着找原因,做第2个,果然第2个比第1个进步多了,后来老师又教我们如何做清明饺,清明饺比清明团更难,它的花纹我也总是做不好,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终于做好了2个清明饺,虽然不是很漂亮,但还是很开心的。
活动结束回到家,奶奶看到我做的清明果,给我竖起了大拇指!说明天烧给我吃,好期待啊!
【篇二:清明节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无边的丝雨像帘子一样挂在屋檐上,路上的行人很少,都在形色匆匆的赶路中。
这天是清明节,你可以看见,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一条十字路口的右边有一座两层楼的小房子,从屋顶上的烟囱里冒出淡淡的青烟,其中还夹杂着一种特殊的野菜的香味。我喜欢这种香气,那是清明团子的味道。清明我们都会去爸爸的老家——仙居,那是一个青山秀水的地方,仙居的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可想而知这里的风景多么好。我们在姨婆家,看着大人们把肉馅、春笋做成馅,包进一层绿色的面团里,这是大家在包清明团子呢,吃清明团子是清明节的一大习俗。“这绿色的面团是用什么做的?”我问到。“是用糯米粉、粳米粉和加上艾蒿叶一起揉成的”奶奶边说边把包好的清明团放在阔大的绿色叶片上,放进蒸笼。过了不久,就听见大人们喊道:“清明团好啦!”我在厨房里跑来跑去,两个大盘子里装着满满的清明团子,有菜馅的还有豆沙馅的。坐在桌前,我咬了一大口清明团,外面的皮糯糯的,里面的馅很香,可好吃了!
清明节还有一个风俗是扫墓,纪念自己过世的亲人,不过,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个悲伤的节日,是跟另外一个世界的亲人相聚的温馨日子。我们打着雨伞,沿着滑溜溜、长着青苔的石阶一步步爬上山,路两边是齐整的柏树,高大挺拔,在细雨中越发的郁郁葱葱。不远处有一座坟墓,那是我已经离开的爷爷的坟墓,周边串生着许多绿草、藤蔓。扫墓,第一是要把坟墓边上杂草清理干净,让去世亲人的“家”变的整洁干净。爸爸拿出带来的锄头,开始清理杂草藤蔓。第二是要放上祭品,比如鲜花,食品。奶奶摆上花篮,从袋子里面开始拿吃的,有酒、红烧肉、小螺蛳,都是爷爷生前爱吃的。第三是要点香和蜡烛祭拜,我跟妈妈点好几根香和蜡烛,然后大家轮流在坟前祭拜,希望爷爷在九泉之下安好。清明节,可以让去世的亲人见到他们挂念的家人,也许这是他们最喜欢的节日吧!雨还是下着,风在耳边轻唱,小树在风雨中摇曳,仿佛我听到了爷爷慈祥的叮咛声。
这就是清明节,它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代表着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