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做到豁达相关作文

【篇一:明月几时有】

我想,苏轼在写这首词的时候,一定是掉了泪的,滴落在酒杯中的泪水与酒水交融,一饮而尽,在心中泛滥成一片苦海,古往今来,借月抒怀似乎是文人墨客最热衷的一种渲泄情感的方法,尤其是在离别之时遇逢中秋之月,那更是要朗声悲抒,声泪俱下,情郁于中,怎一个愁字了得?

但苏轼到底是苏轼。悲吟之余,他还有一种更为可贵的精神——豁达。

我毫不否认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温庭筠的“十二楼中月自明”,也不否认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李义山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但这些总是少了点什么的。杜甫有他的悲苦,温庭筠有他的离愁,李白有他的乡思,义山有他的沉郁。但苏轼说:这些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又何必为了它捶胸顿足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便难全。

他们少的,正是东坡的这番豁达。

这首词作于宋神宋熙宁九年,也就是公元1076年。这一年,苏轼正好是39岁。39,这个数字对苏轼而言似乎是一个不小的讽刺: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他,此时却还是前路迷茫,不知所往。五年游宦,仕途失意。举目无亲的词人在中秋之夜孑然一身。其间苦楚,也只有他自己知晓。但东坡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怨天尤人:官场险恶,既然宋神宗听不进我的劝谏,那就让他王安石在朝中说去吧!爱妻和孩子都不在了,这是天命,也都随他去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要心中兼怀美好的向往,命运又能奈我何?

这便是东坡的豁达。然而,要做到这样的豁达又谈何容易?

项羽没有做到豁达,不然怎么会徘徊在江边而不愿东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项羽太重节操,大丈夫自当能屈能伸,空有傲骨却没有胸襟的人又如何能成就霸业;阮籍没有做到豁达,不然为何要驾车山林,穷途则哭;三毛没有做到豁达,失去荷西诚然是生命中不堪承受之痛,但结束生命又能怎样呢?于死者无益,于生者更是一种煎熬……

好了,已经扯得太远,还是回到苏轼的这首词上来吧。有人说,是命途的多舛造就了苏轼和他的词章,可我要说正是苏的豁达成就了他自己。苏轼的一生中多次被贬官,甚至在“乌台诗案”中险些丧命,因而他的词中也不乏一些清冷悲伤的格调。但可贵的是,在这些或冷清或苍凉的词句中,总能找到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而这也正是东坡的可爱之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其实,东坡你何必发问于天,多此一举呢?只要怀有一片豁达的心境,人生何处不是明月的朗朗清辉?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