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巷依然】
流年易逝,岁月在指缝间淌过,无声而静默。
那条小巷是寂寂的,又深又长的,也是美丽的。岁月流逝,小巷的影子渐渐淡化,却从未被抹去,在喧闹的城市中突兀而倔强的保持着那抹静默。
幼时,在故乡中,奶奶总会带着我,漫步在寂寂的小巷里;这小巷是又深又长的,曾经用脚步丈量,却也不可知其源;这小巷也是美丽的,黛青色的瓦,修竹,矮墙,明明独特得难以忘记却还是在回忆里晕染出一片模糊。我记得走在这小巷中总会忘却一切繁杂的澄澈心境,可这一切却在不经意间尘封在因岁月流逝而淡忘的记忆之中了。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陷在这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无法自拔。直到,回到了故土,不经意间又踏上了那条小巷。
小巷依然是寂寂的,寂寂的。向小巷走去,踏在小巷坑坑洼洼的巷路上,自己的脚步一声一声敲撞在窄窄的巷壁然后激荡回漾;我禁不住向着小巷的深处呼喊,也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喊声与回声。
小巷依然是又深又长的。向着小巷的深处走去,看着两旁墙壁上斑斑驳驳的苔痕,仿佛回到了从前。当看着墙壁消失时,总是在转角处,也总以为走到了小巷的尽头。可是,当走过转角时,又总会看到一条笔直而又深又长的巷路。
小巷依然是美丽的。两旁碎石堆砌的矮墙和脚下嵌在水泥里的啤酒盖,排序出的是一种毫无章节的美。壁上深深浅浅的疮疤似的苔痕彰显着他在这世间的沧桑久远,而在墙上如以前一般总会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苍萝。两旁小巷人家的花园也是修竹森森,天籁细细;种了许多的花儿,而这些花儿当人们来时总会迎风摇曳,姿态妙曼,令人心神愉悦。
这一切都如幼时一般,在外面的世界千变万化的时候,小巷的寂寂,小巷的又深又长,小巷的美丽,却如同最久远的碳素古画般从未失色。记忆在那一声脚步撞进心时,如潮水般涌进了我的脑海,我那儿时的记忆。
小巷是城市喧嚣中的洞天幽境,它能带来宁静让我沉浸于此,以前是,现在依然也是。
小巷依然,我心依然。
【篇二:又见什么真好】
又见老巷,真好
在时间的浊流中,我踽踽而行,只为心中那一方净土。——题记
时光变迁,日月如梭。曾经抬头便能见到蓝天,被染上了阴霾。曾经的温暖,也变成了冷眼旁观的冷漠,一直未变的,只有心中那份牵挂。
我踏上了回阔别多年的老家的路,还未到,心底便漾起层层涟漪。仿佛我已经能够听见奶奶那熟悉安详的唤声,能够闻到溢满整条老巷的菜香,不觉嘴角上扬。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与老巷,与奶奶,与伙伴一起度过的。那时大家同住在一个大院中,出门便是窄窄的老巷。
老巷不深,但窄。巷壁上头爬满了爬山虎,绿油油的,两旁都长满了生机勃勃的暗绿色苔藓,苔藓丛中便是昆虫的世界。夏日,大雨过后,蜗牛们便会争先恐后地爬上墙壁。而我们,一群幼稚的孩童,便会将蜗牛们一只只轻轻取下,放回湿软的苔藓丛中,生怕这些小家伙摔伤。想想,当时真是单纯地可爱。
每当正午时,巷子里便溢满了各家各户的菜香。但早已饿的肚子咕咕叫的我们,也并不急于回去吃饭,依旧沉醉于昆虫的世界。直到此起彼伏的唤声响起,孩子们才会连蹦带跳地回去。我呢,则早早地便竖起耳朵,等待奶奶慈祥的呼唤“乖,回来吃饭咯,今儿有你最爱吃的。”悠悠远远,像一支长笛被吹响,有安抚人心的力量,“来了来了”,我总是边应道边朝院子里奔去。
傍晚,浓稠似蛋黄的月儿,还未升起,巷口便热闹起来。人们都会端上板凳,坐在巷口,借着微风,和着蝉鸣,听奶奶讲故事。奶奶心底的故事像无底洞,总道不尽,说不完。动人的故事吸引着每一个人,小巷仿佛也在侧着耳朵静静听着。奶奶总会将我圈入怀中,轻抚我的后背,哄我入睡。
十岁那年,我随父母回到城里。犹记我走的那日,奶奶站在巷口,逆光,坐在车内吵闹我,仿佛已看不清她的脸。一瞬的害怕,像湖底的水草,缠住涉水人的脚。
我害怕这个世上再无她与它。
“到了”。妈妈的呢喃,唤醒了浸泡在回忆中的我。我抬眼,便是那窄窄的老巷和屹于巷口的奶奶,好像时光在我走的那年起便冻结了似的。
夕阳西下,老巷人家,袅袅炊烟,蝉鸣阵阵,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我轻笑,“别来无恙,奶奶”。
别来无恙,老巷。
又见你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