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帘幽梦】
失眠的夜下,月光试图打破夜的黑暗,燃一支烛火,遥远的关雎、鸟鸣在耳边幽幽唱响,伴着《一帘幽梦》,我在泛黄的纸页里寻找千年文化……
——题记
“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烛影摇曳,打开泛黄的书卷,在千古佳客文人的吟唱中,我似乎看见了画桥流水,一水蒹葭守候。一世相途,一世离愁,伊人在月色中独自起舞,最是要曳梦里寂寞的身影,你还在远方静静的伫立。然而人潮滴动,步履匆匆的今天,哪有人在心甘情愿地咀嚼文中深意?千年文化积淀带来的超凡脱俗的审美感受,早已化作一缕香烟消逝……
“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纷繁的世界里,心被慢慢氧化。生活里或是漩涡,或是美景。一档档娱乐节目充诉着公众的视野,一批批心潮涌动的年轻人着迷于跳出龙门的机遇。就在这灯红酒绿的世界里,再也没人将船停泊在传统优秀文化的海岸,做一个美美的文学之梦,安抚自己浮躁的心。在诗词的美艳中,有许许多多的秘密需要倾诉,可置身于灯红酒绿的我们又怎么能懂呢?
“窗外更深露重,今夜落花成冢。”在空洞娱乐自然地走进我们视野的时候,人们对诗词、名著的记忆如花般飘落。中华名族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学素养之花,慢慢凋落、枯萎。
“谁能解我情衷?谁将柔情深重?”站在蒿草丛生的年代里,真想回到那桃花盛开的时代。于是,折一身瘦骨,任思绪飞到那久远的时空。深读着那:“里辞爷娘去,露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那墨色的诗行流动成卷起千堆雪的黄河,仿佛看见一个戎装女子临河眺望,身边也似乎响起了木兰幽幽的长叹声;深读那:“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可知玉环是何等倾国倾城,能让天子为之神魂颠倒,独宠于一人。死后也让人为之哭诉千年,留下“在天愿做此翼鸟,再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深情誓言。
当思绪辗转反侧,也不难发现深情之人;读海子,即使我不言语,也相信海子能读懂我泪水的内涵。就像我能读懂海子的诗一样。海子说:“你的母亲是樱桃,我的母亲是血泪。”只这一句,海子就说虫了他的情感——一种永远也打不破的城市与乡村的距离。终于,他产生了极度的扭曲和错位感,现实与梦想的矛盾使他走向一个极端,将自己肉体永远舍弃于冰冷的铁轨之上,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最后给我们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记忆。幽幽月下,回味是一种情傃,需要温暖,需要放慢脚步去观赏,用心去读他的亲情。而今,又有谁能将梦拾回,深重一片亲情?“若能相知又相逢,共此一帘幽梦。”
中华文化永远固守在海岸上,等着我们的船影。兰舟催发的桨声,在千里烟波的楚江里,一篙独去。在这喧嚣的复杂的世界,一鞭残照里,断雁照西风,谁又能为我留住那“口齿噙香对月吟”的时代?
【篇二:走进深阅读的世界】
书,是中华千年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蕴藏着先人无尽的智慧与弄潮的思想。读书,是走进千年文化,聆听教诲;是徜徉于无尽的智慧与弄潮的思想,陶冶情操……
随着信息大爆炸,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阅读工具的兴起,许多人沉醉于“网络小说”等所谓的快餐文学,而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的《论语》、《左传》等书籍却被摒弃在阴暗的角落中瑟瑟发抖。但我们摒弃的也正是先人所推崇的“深阅读”,是那种能让我们获得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般的喜悦的阅读。
那么在这个“浅阅读”的气息席卷而来的时代,我们是否有静下心来用心思考过:我们是否愿意让自己在忙碌中拥有一份闲情,在快节奏中暂停脚步,让心灵拥有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或者我们是否愿意让自己在人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翻开书本,听先哲的语重心长,与智者促膝而谈,读爱因斯坦的《我的信仰》,铭记“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生活”,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华千年历史中,有许多饱学之士、英雄豪杰都受书的影响。明史上有张溥“七录七焚”的佳话: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张溥虽英年早逝,但他“七录宅”的传奇在人们心中却熠熠生辉,流传千年,家喻户晓。在“七录”过程中,他的反复笔录,使他一次又一次地用心灵去靠近书本,同时也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了书本的灼灼其华的智慧,共这样七次,书中那字字千金的价值也早已经烙印于张溥心中。七录之名何等雄浑,阅读需要的就是这种严谨的态度与耐心的精神,这才是所谓的“深阅读”,不枉费时间的阅读。只有这种形式的阅读才能够让书本真正地属于自己,而不是简单地拥有。在张溥“七录”的背后,我想还应该还闪烁着的是人的品质与修养。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隋炀帝,众人皆知的千古罪人,许多人走马观花地读书就觉得是他使隋朝的千秋霸业随风而逝。然而黄仁宗却熟读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深度挖掘,为我们揭开了隋炀帝鲜为人知的一面,还原了最真实的隋炀帝——“可惜错生帝王家,没落一身好诗才”。在近现代也有这样的伟大人物,开国领袖毛泽东,曾熟读《资治通鉴》17遍,在他的书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记满了旁批夹注,这样的阅读不可不谓深矣。然而在毛主席每一遍阅读《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历史认知的一种刷新与积累呢?
老子言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深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让自己的心灵来一次真正的洗涤!
但是我们中学生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21世纪,如果只知道沉迷于古典书籍中,那么我们很有可能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因为对于我们而言,时间就是分数,就是前程,更是未来。所以在深阅读中适当地夹杂些浅阅读,或许会得到更好的效果。所谓的浅阅读就是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所谓的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怡悦。但这种浅阅读,可以让我们走进满天星辰;可以让我们走进荷香四溢的湖畔;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库,拓展了我们的阅读,让心灵完成了一趟旅行,在融入到快节奏的时代中并不脱离时代的轨道。但过多的浅阅读会让我们心情浮躁,贻害无穷。所以我们应该让浅阅读与深阅读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地步入我们现代人的心扉,驰骋于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做个张弛有度的读者,将两者潇洒的结合,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在我们眼中。
漫步于羊肠小径中,在百花争艳中,与培根共同探讨“读书不是为了雄辩与驳斥,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与沈从文一起欣赏湘西山水的美丽迷人,与各位先哲共同体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