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再见了,老师】
(一)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前的柳树梢,洒落在床边。床头柜上放着一个闹钟和一张班级大合照,是在春游时拍的。“叮铃铃,叮铃铃……”闹钟忽然大喊起来。
张曼妮睡眼惺忪地伸出手按掉闹钟。“哎……”她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还有几天才能放假呀!”
她揉了揉眼睛,望了一眼墙上的日历,嗯,6月26日,备注是毕业典礼……。
林可馨拿起衣服,突然定住了,头猛地一转,定睛看着那本一直被冷落的小日历。“天哪!”她抓起床头的照片,用两只手托着,细细地端详着,有紧紧地抱在怀里,贴在胸前。她又盯着看了许久——没有金老师。对了,金老师的腿受伤了,就在春游的前一天晚上,直到现在都没有好……。
她的脑海中闪过一副副画面,洒落四处……。直到母亲急切地敲着房门,催她吃早饭。
(二)
林可馨漫不经心地走在去学校的路上,一边踢着路上的小石子。
“嗨!林可馨!”曼妮跑过来,“想什么呢?最后一天啦,明天就放假了,干嘛闷闷不乐的?”
林可馨突然站定,两手抓住曼妮,边摇边说:“你跟金老师住一幢楼,她伤好了吗?”
“还没呢!她的脚还不能落地呢!你问这个做什么?”
“那么我们以后还能再见面吗?我是说我们全班的老师和同学?”
“也许吧。”曼妮拍了拍林可馨的肩,说道,“不过我们两个永远不分开!”
林可馨向曼妮笑了一下,继续向前走着。
(三)
上午9点,学校大礼堂。
毕业典礼就要开始了,林可馨静静地坐在礼堂的一角,翻看着一本厚厚的相册——那里面记录的是这六年中的点点滴滴。她一页又一页的翻着,眼中不禁泪光闪闪。突然,那张熟悉的班级大合照又出现在她面前——唯独少了金老师。她不禁趴着相册上哭了起来,把身旁的小队长吓了一跳:“你怎么了?”
林可馨抬起头,擦干眼泪,说:“没事,你呢?”
“哦,我是来告诉你,我们的诗朗诵就要开始了,该去后台准备了。”
“嗯!”她甩了甩头,仿佛是想忘掉所以的坏情绪。
(四)
诗朗诵开始了。
“……。谢谢您,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我们……。”
“……。如今,我们即将飞向更广阔的天空……。”林可馨鼻子一酸,“但我们永不忘记,那照片上您的笑脸……。很……。甜,很甜……”她想哭,但没哭出来,只是僵硬地笑着,笑着。
这一次的掌声仿佛比以前更响亮。
(五)
到了拍毕业照的时候了。别人都在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合影留念,而林可馨却急切地望着校门口的方向,希望可以搜到一丝金老师的踪影。回忆涌上心头:下雨时,金老师把仅有的一把伞给了她,自己却冒着雨跑回去;知道她没吃早饭,就把自己的早餐让给她吃;她有不同的地方,金老师也会一遍又一遍的解释给她听;她生病时,金老师亲自来家看望她,给她补习……。她等呀等,慢慢开始失望。
突然,学校门口传来汽车喇叭声。林可馨立刻跳起来,眺望着校门口。车门开了,一个轮椅被缓缓地推了出来。林可馨揉了揉眼睛——金老师!
她跳着跑着去迎接老师。金老师微笑着,意味深长地望着她。“咔嚓!”
(六)
林可馨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月亮升到了窗前的柳树梢,皎洁的月光洒落在床边。林可馨看了看床头柜上,新换上的照片——正如诗歌中说的那样,金老师的笑脸,很甜,很甜……。
【篇二:老窗】
已是初冬,我走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走进这充满童年记忆的院落里,目光便不由自主地落到了那扇破旧的老窗上。那个淡蓝色的残破的窗框,那块被刮得花花的玻璃,在周围景物的映衬下,像一幅油画,在这静谧的午后,沉默地望着我,像一个美丽的待字深闺的女子。
想起儿时,我总喜欢趴在这扇窗户上,眺望外面的世界。还记得那几个欢乐的夏夜,我躺在小床上,听婆婆讲一个个故事,然后再把银铃般的笑声透过老窗洒向那片夏夜的星空,洒向那轮刚挂到老柳树梢的月亮。
不知过了多少日月,我已变成了少年,变得有些敏感、偏执,甚至有些迷惘和疯狂。但每当我看到它——老窗,迷乱的心绪便又平静下来。
院里其他的旧窗户都陆陆续续地换成了新窗,但惟有它,因为所在房间已无人居住,才得以保存下来。这是怎样的一扇窗啊!岁月的河从它身旁淌过,青春的水从它眼前流过,饱经风霜之后,它仍坚守自己的岗位,不屈不挠地生存着。
老窗度过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经历了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变迁。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现在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它对文化与岁月的见证,更是上帝对它的那份怜悯,那份眷顾。
“它并不消极,也不曾孤独。”老窗上面那层厚厚的灰尘告诉我,“在它的眼里,我们就是它的孩子。”
“老窗对生活永远充满着阳光。”墙上那些花花绿绿的贴纸告诉我,“即使365天它都只能面对单调冰冷的墙壁。”
我静默伫立在老窗前,似乎感受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