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三国演义》后感】
余观群书,独爱四大名著。《三国》、《水浒》、《西游》、《红楼》中,余又三思而虑,以《三国》为冠中之极品也。乃手不释卷,虽未废寝而忘食,又非悬梁而刺股耳,却迷之甚。数日,复读之,感如泉涌,遂记之。——序记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能,禁锢善类,崇信宦官;传于灵帝,亦无能也,从而使中涓愈横,天下不惯,遂引黄巾起义,群雄逐鹿至三国鼎立。一时多少豪杰!魏有孟德,吴有孙家父子,蜀则为刘、关、张及孔明,数不胜数。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瞒”,意为“小骗子”也,从而有“乱世出奸雄”之语也。“奸”,可为奸诈,亦为融会贯通之用计也。乱世之下,除硬战外,还需运筹帷幄之中,如卧龙之道也。如现之有心计之人,岂非孟德之“奸”,又文武双全乎?余曾读《狼》篇,一屠夫驰担持刀之时,一狼径去,其一犬蹲坐于前,目似暝,而一狼于薪后打洞,欲伏击。前狼是谓引诱屠夫者也。余思之,以狼为兽之奸雄者,而孟德为人中奸雄也,善用计,乃“奸”意哉乎?
蜀相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有见机行事之应,会八卦而胜敌,怪以周公瑾之言:“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其几乎无不纳他人话语而败之,却见他人不纳其言而败乎!此等神人,实属难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众皆以武侯为样,低调勤奋,余亦学其态表,以学业为主,盖为先生之智者,此小人能力所为也。观三国之大局,亦见魏地广,吴次,蜀末也。然蜀占有地势之险甚,上下一心,人文将才比比皆是,况卧龙能掌控天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则蜀三者俱备,可谓无敌乎。盖以惧之!观今日之中国,盛世中兴,稳定繁荣,吾辈尽享快乐;G20峰会、“一带一路”论坛,群贤毕至,大国外交,引领风骚。邻国印度,心怀叵测,侵我疆土,我党沉着应付,显强国之外交,终以不战而促其主动撤军,实乃智者之上上策也,举国为之欢欣。
吾又念云长之重情重义,忆昔赤壁时,魏军八十有三万,船皆连锁而防之,不想黄盖苦肉计,八路大军齐被烧,孟德兵败走华容,三分则为此一举。云长义释曹孟德,武侯遗恨失吞敌!需识公与了军令状,倘放之,愿受军法也!可观关公之义也。“信义”二字重千金。昔曾子杀彘诺婴,季布千金一诺,晏殊弃保而考,此举,令人唏嘘;今荆楚之地,孙氏兄弟,兄终弟及,二十载接力还薪,令人动容。
嘻!三国固有“忠奸义仁智”五人也:那五人——然忠有张任、典韦等将;奸则为曹操、蔡瑁等小人;义则有关羽、张飞等豪杰;仁然为刘备,刘表此等人仁慈之师;智为卧龙、凤雏等人焉!其间,英雄豪杰数至于巅峰,无怀才不遇,无没落四方。现为何众人皆颓废丧气之貌?伯乐少矣!三国,真乃英雄豪业之有幸哉!
余掩卷视之,思之,识之,鼓角铮鸣,干戈铁马,舌战群雄,赤壁之快,连环巧施,神出鬼没……幅幅映于耳目,栩栩如生,酣畅淋漓。透书而见三国,读文如闻其声,细嚼其味,醉了,醉了!
【篇二:我还记得】
历史的车轮吱吱呀呀地碾过千年的岁月,时间的长河滔滔不绝地奔流向前。我的目光向后望去,依然看见那时,那人。孟德,你傲然伫立的身影,依然没有被人所忘却。
我还记得,东汉末年,黄巾之乱,董卓一手遮天,民不聊生。你“挟天子以令诸侯”,合兵一处,以一己之力,统八方豪杰,将董卓围困于弹丸之地,你也声名鹊起。有人说,这是你的野心;有人说,你“挟天子”是大逆不道,图谋不轨。你对这些“正人君子”嗤之以鼻。乱世之中,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没有足够的决心和胆魄,迟早会成为别人手中的一颗弃子。
我还记得,官渡之战,让你拥有逐鹿中原,傲视群雄的资本。袁绍以为你弱小,欲用十万大军将你从中原大地上抹去。望着滚滚而来的十万人马,你没有胆怯,你没有一丝一毫的退缩,你以区区一万之众,阻击袁军,让他们的梦想在你面前化为泡影。乌巢,冲天的火光映出你意气奋发的脸庞。你书写了一个以少胜多的传奇。
我还记得,你远征乌桓。大胜而归,你又巧用计谋,将袁绍势力斩草除根。你手挽缰绳,策马扬鞭,在碣石山巅,你吟出《观沧海》。这一首气势磅礴的词,是否道出了你的心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你是成功者,你是“乱世之枭雄”,你成就了自己的大业。孟德,你是那时,那片大地上的王者。
我还记得,那是赤壁一战,成了你永远的伤。铁索连舟成了你所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几十万精锐在火光中和战船一起化为乌有。成王,败寇。你忍住心头的悲痛和不甘,在华容道上策马飞奔。云长念及旧情,放你离去。无数人惊叹你的走运,你眼里的无奈和心中的落寞又有几人能见,几人能懂?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你在邺城建立了魏国,在文武百官的朝拜中走向了属于你的宝座。你没有称帝,你没有过多的欣喜。你也许已无力四处征战,也许已无力结束这“三分天下”。你会在冷清的夜里煮上一壶浊酒,自斟自饮,在心中与故人论天下英雄。六十六年来,你书写了自己的历史;六十六年时光荏苒,你为自己的传奇画上句号。
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是群雄逐鹿的时代,我还记得那个年代当之无愧的英雄,你,曹孟德。
【篇三:品三国】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一想起那段英雄辈出,群雄并起的烽火岁月,我便哼唱起这首《曹操》。
从《三国演义》到《三国志》,我也曾在东风台上借东风;也曾与赵子龙提起长枪在长坂坡前七进七出;也曾看着孔明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写下“臣本布衣……”
品三国,不能不品的人是孟德,世人皆称其为“奸”雄,却不知他也提着一口宝刀冒着死亡的风险欲刺董卓,也曾在官渡之战中身先士卒。他虽阴险狡诈,但这却是在那个时代活下去,并一步步壮大的根本。他也是喊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与世界为敌的第一人。
世人皆称其为一代之奸雄,但我更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谋略者,一位伟大的君王,尽管到他去世也没有称王。
与孟德相比,便不能不品一下关云长了。除了他的义,我更看到了他的勇,过五关斩六将,哪怕前方是深渊,他亦无所畏惧。温酒斩华雄,对方的刀下正沾着十八路诸侯军中两位大将的鲜血,他一个小小的马弓手,在无人敢迎战的时刻挺身而出,将其斩于马下。
再好的马也会失前蹄,守卫荆州之时,关云长太过于自大,英雄末路败走麦城。“义绝”关云长自此画上了句号。
三国三绝怎么能少得了“智绝”诸葛亮呢?他在整个三国历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同一位出色的导演,策划了一场又一场的经典战役:孙刘联军帐前,他站在阵前借东风;面对着滚滚而来如同黑云一般的魏军,他坐在城楼之上含笑弹琴;面对着中原,他转战深山七擒孟获。刘备托孤,他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一段传世佳话。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如果他再多活十年呢?只可惜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
小学尚不懂其中,直到初中我才窥到其中一二,以前读的是“温酒斩华雄”的痛快淋漓,现在却对“挥泪斩马谡”陷入了沉思。
时光荏苒,在不经意间再次翻开《三国演义》,我的脑海中又会浮现出场景:曹操对陈宫郑重地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三英与吕布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孔明挥笔写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篇四:有志者事竟成】
任何一种成功都始于立志。明朝王守仁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抵乎?”没有志向,我们便会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随波逐流。
“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的确,没有志向,就没有目标,没有追求!霍去病因为有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壮志,才得以取得长驱匈奴,封狼居胥的硕果;林则徐因为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宏图伟愿,才得以做出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壮举!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一千八百年前,一声长啸,响彻宇内,直透云霄。名不见经传的曹孟德一语惊人,令世人刮目相看。“乱世之能臣,治世之枭雄!”当时的名士许邵这样评价他。孟德没有显赫的家世,更没有强硬的后台,有的只是纵横宇宙,驰骋天下的雄心壮志和满腔热血。汉室倾颓,天下大乱,孟德没有消极避世,归隐田园,过“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安逸生活,而是趁机招兵买马,大展宏图!剿黄巾,伐董卓,克袁绍,灭袁术,擒吕布,破马超,降张鲁……创千秋伟业,空前绝后,震古烁今,九州四海,谁不敬服!而同时期的袁绍,出身官宦,四世三公,却徒有虚名,色厉胆薄,好断寡谋,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胸无大志,腹无良谋,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被历史的车轮碾作尘土,灰飞烟灭,徒使后人嗟叹,英雄扼腕!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项羽无疑是英雄,自小心怀鸿鹄之志。当他第一次见到秦始皇豪华的车仗时,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他杀宋义,克秦师,南征北战,复立楚国社稷,自封西楚霸王。勾践亡国之君,然志犹未已,“身未殒,则志长存!”他韬光养晦,卧薪尝胆,最终灭吴复国,一雪前耻!
志向如同汽车的引擎,为汽车的飞速行驶提供动力!二千多年前,陈涉一声长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话便已预示了陈涉与其他人日后不同的命运。后来陈涉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为推翻暴秦立下不朽功勋,而那位嘲讽他“若为佣耕,何富贵也”的伙伴大概一辈子碌碌无为吧!
“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只要有志向,有决心,有毅力,还有什么险峰攀不上呢?“泰山归来不看山。”泰山素以险峻闻名,很多人都望而却步,真正登上泰山的人少之又少。而双腿截肢的残疾人陈舟却做到了。难道我们四肢健全的人还不及一个失去双腿的残疾人吗?不!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登泰山的志向和决心,当然也就不会付诸行动。“天下无难事,有志者成之;天下无易事,有恒者得之!”连成功的志向都没有,又谈什么坚持,谈什么成功呢?
“古之成大事者,必有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王昌龄的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的志;“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岳鹏举的志。可是我们又该怎样立志呢?韩非子曰:“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又何愁壮志不立?
“志高者,不以山海为远;志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有志者总为成功觅方法,无志者总为失败找理由,志存高远,方能搏出辉煌人生!苍鹰因为有对蓝天的渴望,故能搏击长空;毛毛虫因为有对花丛的憧憬,故能化茧成蝶;鲤鱼因为有对仙境的向往,故能跃过“龙门”!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大丈夫当志存高远,即便不能成功,亦无怨无悔!正如王安石所说:“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篇五:又见孟德,真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题记
夕阳西下,霞光入帘,恍惚间,您骑着白色的骏马驰骋在那广袤无垠的原野上。您睥睨的目光落在了在古籍中叹惋的我身上,刹那,电光石火……
您侧身下马,竟毫无老朽之态,径直向我走来。我凝视着曾几度在梦中相遇的英雄,只觉得名不虚传。
您满脸惆怅,一言不语。我便小心上前,问您何故如此?你义愤填膺道:“因吾一味贪图安逸,吾之大将典韦赤手搏群敌,救我于万军之中,却惨死于万箭之下,吾之子尚未能幸免。”您慷慨之色令我感受到了古代战斗之激烈。我想安慰您那颗受了挫折的雄心,可是又觉得言语苍白无力。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我想起史书对您的评价。“您知世人今天如何评判你吗?”我故意问道,“奸雄,叛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小人!”您听了,却不改泰然之色,反问道:“他人之看法,我又何必介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果然不是徒有虚名!
我不禁想起您的一班谋臣,便问道:“丞相,荀彧、杨修等今在何处?”您沉默不语,过了许久,才喃喃答道:“荀彧因阻我显贵称王之路,被我赐毒于许昌。杨修者,恃才放旷,目中无人,吾岂能容他,早以惑乱军心之名,将其斩于帐外。”您神色稍显黯淡,也许是我触到了您的痛处。
您反问我道:“昔我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后玄德逐步发迹。想那碧眼儿孙权必不能敌,天下霸业竟落其手吧?”
我犹豫了片刻,但最终还是将司马氏篡位之事倾尽而诉。您大笑,豪气干云,像个宠辱不惊的英雄。“吾撼汉室百年基业,竟不曾想,还未百年,大魏也重蹈覆辙。可悲,可叹!”
话匣子一旦打开,就关不住了。您与我从秦皇汉武聊到三分天下,从大好河山聊到名人旧事,您对雄心壮志有诸多感慨,对天下霸业唏嘘不已,对自己曾经的失误扼腕叹息…
听君一席话,胜读好多书。我想,我该为我心中的英雄正名,毕竟,您在历史上的功绩不可磨灭。“生民百遗一,念之断肠人”是您感叹百姓之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您对功业未成的慨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您广揽天下英才、虚怀若谷的胸襟;“驾六龙,乘风而行”是您豪迈的雄壮之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您虽背负着“奸臣”的骂名,然在乱世之中,怀着“舍我其谁”的霸气,建立一番霸业实属不易,您仍然是我心中当之无愧的一代豪杰!
太阳渐渐落出视野,霞光消退。您翻身跃马,动作敏捷。似乎经历了时间的沧桑,您依然老当益壮。直到您纵马消失在最后一丝霞光之中,我仍对着书卷痴痴凝望,神思恍惚……
又见您,孟德,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