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默契不是美德】
2014年6月,临近世界杯G组小组赛最后一轮美国和德国的大战,比赛地点累西腓暴雨成灾,街道上的积水甚至过膝,而他们在球员通道中默默地等待着入场,等待接受暴风雨的“洗礼”。
赛前对这场比赛的关注甚多,也许是因为美国队主帅克林斯曼曾率德国队在06年取得第三名,也许是因为此时两队如果打默契球保证平局就能携手出线。一场关键战就在大雨与议论声中展开了。
德国主帅勒夫首次调整了首发阵容:波多尔斯基和队副施魏因斯泰格上场,令人遗憾的是06年最佳新秀似乎不在状态,无所事事的波多尔斯基半场被换下——-这居然是他本次世界杯最后一次出场,但是,与12年的那支德国队不同,每一位坐上替补席的队员,不管是队副,老将还是新秀,都毫无怨言,都仔细关注场上的一举一动,都做好出场的准备,都满心欢喜的为进球的队友庆祝,德国队再也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为冠军共同努力的一个团队!队副施魏因斯泰格则表现出色,衔接着进攻端和防守端,进可攻退可守。
而穆勒则是本场的关键人物,他的进球决定最终的1:0,穆勒又进球了,但他仅仅24岁,他像一把利刃,无处不在,总能出现在需要他的地方,他在本次世界杯上打的位置很多变,时而中锋,时而边锋,但无论在哪里,都能将能力全部展现出来。然而,曾经的拜仁主帅和克林斯曼却认为穆勒永远无法成功,这对当时18岁的他是多大的打击,但他坚持下来了,依旧不断的努力,取得了如今的成绩。
没有媒体预想的默契球,大雨也无法抑制战场上的硝烟,两队都拼尽全力在场上奔跑,勒夫在场边全身湿透的指挥着,此时此刻默契变得不再是美德。比赛的节奏由于大雨的限制变得有些缓慢,德国队的精妙配合无法全部显现,而美国队凭借体能的优势却有不错发挥。对克林斯曼来说,小组出线就实现了目标,但对勒夫来说,世界杯之旅才刚刚启程。
【篇二:我喜爱的体育明星】
瞧,那个身披30号蓝白球衣,英姿飒爽的球员上场了!一次抢断,一个转身,一记投篮,嗬,好一个干净利落的三分球!要问此人是谁?他就是勇士队的斯蒂芬*库里。
斯蒂芬·库里长着一副娃娃脸,留着一点胡子,蓝色的眼睛闪闪发光。他带着一枚号称“史上最贵”的总冠军戒指和上赛季MVP的荣誉,在NBA新赛季化身外星战士。此时,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正在转播勇士队对阵鹈鹕队的比赛。只见,库里有时左冲右突冲进内线,抛投命中,他的速度之快令防守者望尘莫及;有时在三分线外晃飞防守者,然后再以他0。1秒的速度,在其他防守者补防之前出手,手起球落,稳稳命中。他每投进这样的招牌式三分的时候,客队的观众们就会起身拍手叫好。
他不但在进攻端表现出色,还在防守端展现了他不俗的实力。在比赛还剩余2分23秒的时候,他运球急停跳投,又稳稳投中了一个三分球,这已经是他本场比赛投进的第13个三分球了,打破了科比、马绍尔和他自己共同保持的记录。这时,全场一齐欢呼起来。他的教练和队友也冲上来拥抱他,甚至合力将他抛向空中,欣喜若狂地祝贺他打破了这个记录,比赛都因此暂停了。
要是此时此刻你来到我家,看到我双膝跪地看球,请不要疑惑,因为我已经被一个叫斯蒂芬*库里的球员深深折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