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妈妈生病了】
一天下午,明明放学回到家,发现妈妈并没有在厨房里做饭。明明打开爸爸妈妈房间的门,发现妈妈躺在床上,她双眼紧闭,脸色苍白,额头上还贴着一片退热贴。床头柜上放着热水壶、一杯水和药。原来妈妈生病了。明明想:我以前生病时,胃口不好,妈妈总会给我煮一碗热腾腾的面线,吃完面线,我觉得舒服多了,病也很快就好了,现在,妈妈生病了,轮到我来照顾她了。明明打算也给妈妈煮一碗面线,希望妈妈快点好起来。
明明悄悄地关上了房门,来到厨房。他学着妈妈的样子,开始煮面线。首先,把水烧开;接着,把面线和肉末、青菜一起放进锅里;然后放入调料,最后,一碗香喷喷、热气腾腾的面线就做好了。明明尝了一口,美味极了。明明小心翼翼地把面线端进妈妈房间,妈妈正好醒来。明明说:“妈妈,我给你煮了一碗面线,可香了,您快趁热吃吧!希望您快点好起来。”妈妈尝了一口面线,欣慰地笑了,并感动地说:“宝贝,你会关心妈妈,妈妈真的很开心!放心吧,妈妈的病很快就会好的。”明明扑进妈妈的怀里,开心地笑了!
【篇二:以传承为话题的作文】
传承,自古以来都是华夏民族的根,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皆是如此。
父亲同我讲,在他七八岁时,和家人一起去别人家做客,但因为那里是山里边儿,所以有着一套自己的习俗,就是说父亲他们应该带着点心去,然后与主人的孩子一同食用。听父亲说,他们当时带的是相对于那时的一份大餐,面线,但父亲他们是不能将自己碗中的那份吃光,否则会让主人认为他们没吃过,这是一种礼节。所以父亲没吃完,但是二叔吃完了……尽管父亲一再提醒“留一点!别吃完!”但父亲一没看好,嘿!二叔的碗里就啥都没了。父亲无可奈何,只好从自己的碗中扒拉了一点“偷渡”到二叔碗中,父亲便不去管他,这下好,一回头,二叔的碗比他的脸都干净。这便是二叔不懂礼节而闹出的糗事。
礼节的故事就这么由父亲诉说与我。故事不停止,关于礼节的教育也会一直延续下去。礼节也就在故事得到了传承。
【篇三:姐姐生日当天】
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我们迎来了姐姐的19周岁生日。
妈妈在昨天晚上为姐姐生日做准备。准备了四颗“吉利蛋”,可姐姐却不想吃。因为姐姐害怕蛋里最重要的蛋黄,姐姐嫌弃蛋黄的一股气味。
第二天,我们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为姐姐向神祷告。“祝福她永远平安,永远快快乐乐的。”而后,妈妈便迅速地去厨房给我们做营养美味的面线并加上了“昨晚精心腌制的蛋”。哇!好香啊,连在床上熟睡的姐姐都从床上“飞了过来”,真是太厉害了吧!
中午,我们买了一斤花岗蟹爆炒了,那一个个红红的壳,将它的脚一咬。呀!香甜可口的汁从里面开始流出来,顿时发现自己那最可爱的小脸上被这汁喷得惨不忍睹,便笑起了对方。
晚上,我们期待着老爸那帅气的身影,缓缓走来。终于经历了许久的几十分钟,我们上了那不知名的小车。
我们到达石狮后,却发现了一个车位都没有,这时我能感觉到家里人心都慌张起来,都大声喊着饥饿。等进入了那全是小车开来返去的停车场,便看到了一个位置,因为我们离它比较远,被抢了。过后,我们终于发现了一个车位,此时家人的希望又点燃了,我们便迅速地开上去,抢到了这唯一的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