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谦虚成就人生的高度】
初夏的麦地,无边无际,微风吹拂着金色的麦田,一浪一浪涌向天际。置身麦田之中,不难发现,越是饱满的麦穗,头垂得越低;而那些粒少干瘪的麦子,却总是高傲地昂着头。
麦子如此,现实中的人与麦子是那么惊人的相似。那些博学多才的人总是谦虚而又低调,而那些见识短浅的人却骄傲而又自负。
季羡林,从他温和的笑容中,我们看到了他的谦逊。他学贯中西,视野开阔,在许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然而,他却是那么普通,普通得简直无法把他与周围的人区分开来,以至被学生当做“锅炉工”。他曾辞去“学术泰斗”的桂冠,拒绝“国宝”的美誉。他是如此的谦逊,如此的低调,如此的稳重。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深谙谦虚成就人生的高度的精要,他曾说“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过的知识,那么圆圈以外的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周就越长,它与外界接触面就越大。”是啊,马车越空,噪音越大,而那些充满知识的“马车”总是默默无闻地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马车负重满载,而不要口若悬河,旁若无人夸夸其谈,那只会暴露自己的无知。
有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他自恃会说几句英语,逢人便会冒出几个英语单词。一天,一位平凡的老太太与他用英语交谈时,他却只会说“YES”和“NO”。原来,浅薄是表面的滔滔不绝所不能掩盖的。钱钟书先生在写完《围城》后,引来很多记者的采访,钱先生一句很精彩的话给记者的热情泼了一盆冷水:“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何必一定要认识那只下蛋的鸡呢?”这是何等的谦逊,何等的境界!我们何曾看到季羡林老人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我们又何曾看到钱学森热衷于与别人进行无谓的口水战。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无限的,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充实自己。
我们应以丰富的知识和香草般的品德充实自己的内心。在谦虚中活出自我的风采,在谦虚中成就人生的高度。
【篇二:《火车头》读后感】
《火车头》是美国作家布莱恩弗洛卡创作的一篇科普类绘本。全书讲述了火车头在美国第一条跨州铁路上行驶的历程、工人们的职责和火车头运行原理。插图生动形象,语言浅显易懂、幽默有趣,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最终创造奇迹的精神。
首先是铁路的修建。两家公司——联合太平洋和中央太平洋公司从东西两端同步修建。联合太平洋铁路的起点站是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起点则是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最终在犹他准州普罗蒙特里丘陵处相接。他们团结一心,精诚合作,在1869年5月10日建成了第一条跨州铁路这个奇迹。
火车头在行驶的时候,刹车工、锅炉工、司机和列车长互相分工,紧密配合,各尽其职,火车才能安全地快速地行驶。锅炉工负责照看发动机,他从煤水车运来煤块,送进火箱;司机鸣着汽笛,拉下节流杆,打开节流阀,火车便“呜呜”地行驶了起来。要刹车了,刹车工们转动刹车盘,把火车稳稳地刹住。列车长负责所有工作任务的分配。他们个个尽心尽职,团结一致,在弥漫着烟尘、热铁和机油的味道的驾驶室中默默奉献,使第一条跨州铁路通行成功。
这段长长的旅程中,经过沙漠越过平原,在跨越山岭时火车要爬坡,这时光靠一辆火车头动力就不够了,需要两辆火车头齐头并进,才能带动长长的火车。团结,力量大。
在众多工人中,我最敬佩扳道工。当火车的两部分被推到一起,他要将车栓插入链环,使车头和车厢连在一起。如果两节车厢发生碰撞时,他们的十指、四肢乃至生命随时可能消失。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合作精神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一切的团结协作,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送乘客去和思念的亲人相聚。在这之前,从纽约到旧金山最顺当也要走六个月,而铁路建成后只需要七天。1869年5月10日,最遥远的两个角落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铁路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