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相关作文

【篇一:语文的情怀】

在长达两年半的初中语文学习时间里,我们学习了很多东西——课文、语法、写作,最重要的则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情怀和精神。

还记得学习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的那节课。从早上开始,如同唐人说的那样“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连空气都带有一丝焦糊的味道,在这样的环境下,同学们昏昏沉沉地睡倒了一片。

此情此景,也应了那句话:“暖风熏得学子醉,只把教室作卧室。”整间教室只余下李老师洪亮的讲课声、同学们粗粗的呼吸声和微微鼾声,连一向话多的我也沉默下来。

忽然,我迷迷糊糊地感觉有一丝不对劲——怎么会如此安静?冷不丁地打了个寒战,瞬间就清醒过来了,同时,也嗅到了异样的气氛。有诗为证:初二十二声将息,山雨欲来风满楼。

我立刻抬头看讲台,果然有些异样。李老师怒发冲冠,如同怒目金刚立在那里,欲有所言。你看他:怒发冲冠气正刚,目如铜铃咬齿强。怒目金刚从天降,原是我师近旁狂。

老师一开口,就如同春雷乍响,好似大雨倾盆。“闻一多先生不顾自己的生命,在演讲台上慷慨陈词,历数敌人罪状,你们呢?一个个在下面死气沉沉的,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闻一多用演讲唤醒了中国人的灵魂,今天,我也想学学他,唤醒你们麻木无知的灵魂!现在,全体——起立!”

大家稀稀拉拉地站了起来。李老师大声读一句,我们就大声读一句,声音稍微小点,就要重读。渐渐地,大家的声音大了起来,就像雨后的春笋,节节攀高。李老师的声音驱散了我们的睡意,真的唤起了我们的灵魂,似乎整个校园都能听到我们读书声。我惊讶地发现,这样的声音比我过去听过的所有声音都要有力,它响亮的能够划破天际,浑厚的穿透人心,有力富有气势。

《古今贤文》说: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毛泽东主席说:人心齐,泰山移;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夏中亚之行中反复强调“从团结合作中获取力量”。可见,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心往一处使,才能集中力量,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释放真正的力量。

老师洪亮的声音还在领读,同学们富有穿透力的声音还在回响,我的思绪又在风中飘扬:众所周知,每一项成功的事业背后都有很多人的支持,以前我支持个人英雄主义,总以为一个人如果能像项羽那样有万夫不当的勇气和力量,就算得上英雄。现在再想想,项羽之所以自刎乌江,败在区区一个亭长手下,就是因为没能合作好。

李老师上课固然没有闻一多先生在最后一次演讲中那样的悲壮、那样的气势磅礴,但却直击内心,唤起了我们的灵魂。

所谓语文,学习的不仅仅是中国的语言,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魂魄与精神。正是因为有着无数“中国脊梁”的努力、视死如归,才让中国一次次从危机中解脱出来,先辈们用血肉铸造了中国的辉煌,若是未来祖国再有国难,即是我们用血肉之躯铸造中华魂的时刻!

学习语文,就让我们也拥有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也是语文于我们的意义所在。

【篇二:有你就够了】

无论路途多坎坷,无论路途多辛苦,有一个美好,成功的结果就好。

“阳光总在风雨后……”这句歌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阳光就像结果,风雨就像成功路上的坎坷、艰辛,经历过风雨,才能见那美好的阳光和彩虹。这时你会发现,一切的辛苦和努力都不重要了,只要一个美好的结果就够了。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就是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

曾经,他要给我们当时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当时诗兴不起,但研究志趣正浓,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沥尽心血。他总是头发凌乱的坐着,书桌也零乱不堪,众物腾怨,可他却无暇及比,他最多只会一句:“秩序不在我的范围内。”为了这本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闻一多先生常常忘了吃饭,也足不下楼,日夜不眠;为了这些,他将时间从“海绵”中挤出来,惜寸阴。

几年过去,辛苦了这么长时间,终于让《唐诗杂论》出世,这是闻一多先生的结果,他没有说,但他做了。他不顾辛苦的过程,坚持着出现结果,这令当时的人民赞美、惊叹。有这样的让世人赞美的结果就够了,

很多人说,过程才重要;而我却觉得,结果才重要,没有一个让自己觉得满意、美好的结果,过程再重要、再完美都是无用的。像闻一多先生一样,先做再说,先有一个好的结果,这就够了。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