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蝶游人间】
“日暮延展屈平的鲜艳的红色,化作米粽的香甜,萦绕在舟子的头尾,偷偷藏起,一片端午的怀念。”
我从一片艾香中醒来。我生活的四合院里,耳畔比以往嘈杂了许多,作为一只蝴蝶,我拍动着翅膀,飞向了院子中间的人群,那里有阵阵甜蜜的香味吸引着我。
只见桌子上摆满了碧绿的芦苇叶,一大盆浸泡过水雪白的糥米,一颗颗外表褐黄又隐隐呈出一丝透明感的红枣,已经煮到软糥起沙的红豆。女人们一边大声谈笑着,一边麻利地用芦苇叶卷成圆锥状,在里面填满糥米和枣子、红豆,压实后再用两边长棕叶左右交替对折包裹,最后绑上棉绳完成。眼花缭乱的看完这一切,我吞了吞口水,便悄悄地飞出了这户人家。
胡同里,各户人家门前都挂上了一捆艾草。几个嬉闹玩耍的孩子脖子上都戴着辟邪的香囊。光滑的丝布做成鸟兽、鱼虫、花卉等不同的形状,并用五色丝线弦扣成索结成串,一个赛一个精致好看,还散发出清香的气味。孩子们额头上闪着亮晶晶的汗珠,每一颗都是过节的喜悦。一阵锣鼓喧天,他们欢呼着跑向村旁的小河,我也赶紧跟上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河岸旁边早已经是人山人海,河道上有几艘龙舟在你追我赶的比赛。四顾望去,我看中一艘龙舟有夺冠的希望,便奋力飞到船头为他们领航。越到终点气氛越加热烈,“加油、加油”,我已经分不清到底是自己在心底呐喊还是岸边的人们在呐喊。啊!我看中的龙舟赢了,我高兴地扇动着翅膀,想跳一支舞蹈来庆祝。
村庄开始升起一缕缕炊烟,我忙返回那户人家。只见包好的粽子被放入了蒸笼,而先前蒸好的已经被端上了饭桌,热气腾腾的。抽开上面的绳结,慢慢剥开棕叶,包裹在里面的糥米已经微微染上叶子的翠色,放在盘子里,淋上一勺宛如琥珀一般的蜂蜜作为蘸料,一口下去露出里面的枣子和红豆,软糥香甜,我闻着看着就已经很满足了。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我是一只蝴蝶,但端午节我也喜欢过。
【篇二:采艾蒿】
“彩线轻缠红玉臂,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一阙《浣溪沙》,道尽端午美景,话尽端午风俗。除了吃粽子,赛龙舟,我的老家还有一个小小传统——采艾蒿。
端午一早,我早早起了床,缠着外婆要一起去采艾蒿。外婆拗不过我,只得满口答应。
我和外婆各自带着一把小镰刀出了门,小七(外婆家的小狗)也屁颠屁颠跟着。很快,我们就来到一块艾蒿地,郁郁葱葱,足足比我高了半个头,原来这是外婆自己种的,外面野生的艾蒿采的人太多了,根本不用等到端午就基本被人“抢”完了。外婆告诉我:“端午节采的艾蒿挂在门上能避邪,什么妖魔鬼怪都不会找上门来,艾蒿散发的香气能驱走蛇虫鼠蚁,就不怕蜈蚣蚂蚁了,此外艾蒿能除湿,我们南方天气湿热,最容易致病了。用艾蒿熬水洗澡、泡脚能驱走体内湿气,最安全了。你小时候我不知熬了多少艾蒿水给你洗澡呢?”听外婆这么一说,我一头扎进艾蒿地里,一股浓浓的香味,沁人心脾,我要让这香气把我熏得香香的,就再也不怕小虫子了。只见,外婆挥舞着手里的小镰刀,一株株艾蒿应声倒下。嘿,这活挺简单的呀,我吵着也要割一割。
我拿着镰刀,学着外婆的样子,大概是艾蒿的茎太粗了,也可能是镰刀太钝了,又或许是我的力气太小,这艾蒿仍站在那,一动不动,好像在嘲笑我,倒是手被砸了一下,疼痛不已,我忍着又继续割,我就不信,我会拿它没有办法。终于,在我的残酷摧残下,这株艾蒿被我搞定了,速度就比外婆慢得多了。这时小七凑到了我的面前,我拿着艾蒿去逗它,小七嗅了又嗅,大概它也喜欢这香味吧。
不一会儿,一大片的艾蒿都整整齐齐躺在地上了。我抱着艾蒿和外婆一起回家,浓烈的自然芳香铺天盖地刺激我的嗅觉,令人陶醉,我闻到的是端午的芬芳,也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