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共享单车共享心】
我拿着一部手机走在马路上。
手机上有许多软件,可以用来骑共享单车的软件。
我走到一辆“摩拜”旁,扫了二维码,正准备推出来,才发现它已经被上了私锁。我叹了口气,摇摇头,百般无奈地走开了。
看见不远处有辆“OFO”,赶紧跑了过去,生怕它下一秒就不见了似的。我打开手机软件,满心欢喜地要输入号码时,这才看到那几个数字中有一个被划掉了。这号码,可是少一个都不行呐!号码一旦被损坏,基本就算“报废”了。
我再一次失落地走开了。
走到稍微繁华些的地段,“小黄车”、“赳赳”才成群结队地出现在眼前。我慢悠悠地到达了“目的地”,先看了一眼,又见到被涂改过的二维码,以及被划去的号码。
我放弃了骑车的想法,无可奈何地走过斑马线,打算等公交车去那里。虽然很麻烦,需要转车。
十几分钟过去了,可那一班公交车,连个影子都没见到,其它几路公共汽车都不知道走了几回了。
我不由得怀念起“共享风”刚掀起的时候。
那段时间,铺天盖地的共享单车降临到各个地区,人们谈论的,也基本是“OFO”、“摩拜”、“小鸣”等各种单车。本就繁华的大上海,因为有了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而更加现代化了。这种交通工具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不知从何时起,这股风渐渐地过去了,它从人们最初的新奇变成了常态化。而有些心术不正的人也动起了歪脑筋。他们将共享单车放在自己家门口——尽管小区大门上挂了块“共享单车不准入内”的牌子。
他们大胆地、明目张胆地给“共享的”单车上了“自己的”私锁,就好像这是他们的车一样。
那些公司开发共享单车,初心是希望大家绿色出行,循环利用有限资源,可现如今?若一直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会有些什么样的利弊,不言而喻!
依稀记得有首歌说,中国人,心连心,所有人都骑着共享单车,或许你会因为一个陌生人将车让给你,而感到一份莫名的温暖,这,就是心连心。
也许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但我们骑了同一辆车,完好地让给别人也能骑,我们,共享着心底那份纯真、温暖,我们,心连心,共享心。
【篇二:共享心之美】
大约两年前,我偶然在路边发现了一辆橙色单车。没走多远,又见一辆。我当时还不知那是什么,诧异地以为自己看错了。在从同学口中得知那是“共享单车”后,我认为这样的产品“愚蠢至极”。
转眼间,大街小巷已布满了如一整张光谱般,数不清的彩色共享单车,在上学时等不来公车的那天,一辆“小黄车”也着实帮了我一把。这一切都证明了我的想法是错误的。
但错得不完全。我曾在文章中读到过对欧洲某国类似的共享单车的介绍,但文中并没有说明这些车的下场如何。而我所看到的,除了人们享受共享单车的便利之外,还有那些惨不忍睹的画面。
我们随处都可见到倒下的、损坏的,被上了私锁的、被刮去二维码的,甚至是在公寓楼道里的“私人”共享单车。为这些不文明现象气愤之余,我也为这样的美好创新遭人践踏而痛心。
当然,这还挡不住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每当新产品出现,我们看到的新闻却不是写人们如何好评它,而是它首日丢失、损坏了多少。除了较贵重的共享汽车外,无一幸免。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标签,如“工业革命”、“大跃进”等,或好或坏。我想,中国以及逐渐步入了“共享时代”,这必然是个良好的趋势,而我们的脚步有多快,并不是取决于共享产品的提供者。
有人说一辆单车坏了,就找另一辆。可一晚,我急着回家时,找遍周围近十辆车,它们全都已经沦为了“私人订制”。我又在许多地方见到过共享充电宝,却从不敢用,因为我怕其中被植入了病毒。
到底是谁让共享经济发展的脚步变慢?不是那些供应商故步自封,而是小部分的破坏者让多数人无法、甚至不敢去使用这些产品。
上次秋游,我在路边看见一辆倒下的蓝色共享单车。一位同学立刻上前扶起了它。这举手之劳让我感动,而同时我也在想,若它本就立在那里,不也就省去了这举手之劳?为何我们一定要在坏事发生后才去补救?
共享经济并不仅仅是让我们能共享产品的便利,更是让我们在传递着一份温暖。也只有在一开始就用自己的爱心去对待别人的爱心,才能使这份温暖温度不减,让我们得以共享心灵之美。
【篇三:“破碎”的共享心】
在这个信息化的大时代,人手一“机”已为普遍寻常事,低至五岁儿童,高至八旬老人。人们无一不尝试、努力着跟上潮流。而近,“共享”这个词在潮流中脱颖而出?
我站在马路上,看着川流不息的繁盛景象。在这景象中,可以看见一排排“小黄车”“小绿车”的身影。他们整齐地排在人行道上,依稀可见几人笑着前来扫码取车,他们有的是上班族、有的是学生党、更有甚者是调皮爱玩的小孩。大多老人只是停下看着、大概是在内心暗叹新的时代,他们举步艰难,无法再像青年时候那样、在小麦地旁骑着大轮自行车、笑着、感受风迎面吹来,那清爽的感觉。我,只是站在那儿,看着、心寒着,想象着梧桐叶飘落,秋风吹散它们,去到更幽深的地方。我想老人可还会有冰心祈冷雨之感?
共享心是存在偏差的。
我来到上海老街坊的巷子里,看着老木窗已朽的悲凄景象。在这景象中,可以看见几辆“小黄车”“小绿车”被锁在巷子尽头的老梧桐上。他们身上被洒上梧桐的清香,飘着、散着。但这景象却无法与朽木窗融和,他们透露着人们丑恶心灵的弊端,我是青少年,祖国的未来,按道理不应反映着不正能量的事物。可我需要指出那些人的恶行,“共享”应是绿色的、方便人们的举动,可自私、利己的人们会利用它,捆绑它,使它不富己身色彩。我,只是站在那儿,看着、心寒着,想象着梧桐的清香飘出巷子外边,净化污腐的心。我想自私者可还会有抱歉自责之感?
我乘着空中的白云,看着学生们骑着单车的笑脸,忙碌者骑着单车赶劳务的暖心景象。在这景象中,可以看见一群群的工作人员,身穿制服、在笑脸和忙碌的背后,修理着单车、检查着单车。他们大多清晨出发,深夜归家。当早晨的第一束阳光叫醒上海,他们守着“小黄车”“小绿车”摘下帽子,拭去汗水,抬起头对着阳光笑,他们的脸上满是活力的橙色。我,只是站在那儿,看着、心暖着,想象着早阳的活力光辉、叫醒上海。我想守心人可还有自豪活力之感?
共享心是存在温度的。
“共享”,这个新时代的关键词。它濒临破碎、呼喊着人们停下脚步、抬头看看蓝天白云。让我们为共享心升温、校正它。加油!共享心!让我们赶走冷雨,飘散梧桐清香,赶着早阳,叫醒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