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棕子相关作文

【篇一:包棕子】

临近看节,我们家乡是要包粽子的,盯着一堆粽叶和糯米,我忽然有了想学包粽子的心理。

吃完早饭后,我洗了手,便开始了我的学习。外婆先级抓起两张棕叶,举到我面前,一边指着边对我说:“看,这一面比较光肩的是正面,而这一面比较粗糙的是反面。”说完,外姿还递给我摸了摸。然后,将粽叶交到我手中,自己再拿了两片粽叶,将手中的棕叶对折成九十度,形成了一个小漏斗,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可怎么也折不起来。外姿放下手中的粽叶,握往我的手说:“不对不对,在该这样折,这里要稍微往里卷一点。”说着,我又试了几次,果然折成了一个漏斗形状。

外婆要让我把一只手握往“漏斗”,一只手捏合粽叶。她把糯米和肉装进“漏斗”中,说:“你看,这个肉要放在中间,不能放多,不然太威了,糯米也不能放大多,不然不大好包。”我点了点头,把这句话用心记下。

接下去是最难的一步了,外婆先做了一遍示范给我看,我看着挺简单的,便信心满满地动起手来。不料手一滑,棕叶散开来了,糯米哗啦啦地全撒了。我撇了撇嘴,用求助的眼神看向外婆,外婆笑笑说:“没事,慢慢来,我慢慢教你。”说着,帮我重新换好机米,将棕子交到我手中,说:“手用力不要用在上面,放下来一点,放在上面糯米会洒出来。对,就这样,手反一下,哎,对就这样,好了,再把粽叶折下,对,好了。”看着手中已经成形的粽子,我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心里像抱着一只小兔子似的怦评直撞,这可是我人生中包的第1个棕子啊!我的自豪感不得从心底油然而生。

最后道是扎绳字了,用细细的草叶将粽子扎紧。一个粽子便大功告成了!我信心满满地开始包起了第二个棕子,前几步都很顺利,就在最关键的一步时,糯米满出来了,外婆看了看我手中的棕子,说:“你的手握错了,这只手应该握住这里,然后把棕叶翻上去。”我试了试,果然成功了

在包第三个的时候,我基本上已经学会包棕子了,虽然手法有些生疏,但已经可以一个人完成了,到后来,我越来越熟练,已经完全学会了包粽子,我的嘴里就像含着一块蜜,无比的甜。

晚饭时,香喷喷的粽子被端上了桌,我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中满是自豪感!

【篇二:粽子】

粽子是我的家乡著名的美食。每次回外婆家外婆都会包给我吃。

包棕子所需要的食材并不多,只是做起来有些麻烦。外婆会从小河边采摘来苇叶带回家清洗。洗净的苇叶是暗绿色的,把它晒干就可以做粽叶了。把粽叶晒干放好后,外婆就去集市买来糯米和蜜枣,可别小看这小小的糯米,它可是做粽子必不可少的食材。把买来的糯米淘净,蜜枣洗干净后,外婆就开始包粽子了。

外婆先拿两片粽叶放在一起,用手指理了理边,然后在粽叶下端窝了一个酷似漏斗形状的角,当然,它的底部是封口的,不然糯米就会漏出来。第一步做好后,外婆把适量的糯米倒进去,放一个蜜枣再顺势把粽叶折过来,呈一个三角体,把边角理一理,第二步完成了。最后一步就是用线绑好,如果是包粽子能手,那包出来的是很精致的。

看着一个个粽子放进蒸笼,我就目不转睛的盯着,生怕蒸熟的粽子飞跑了。

蒸好的粽子散发着淡淡的粽叶味和浓浓的糯米香,真是让人垂涎三尺!

嘉兴不仅有著名的五芳斋粽子,还有属于外婆手艺的乡村粽子,有肉粽子,也有蜜枣粽子等。粽子的各式各样,真是让人赞不绝口,吃了还想吃。

【篇三:难忘的端午节】

爸爸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令我好奇且难忘。爸爸说这句话的屈原也令他终生难忘。

我们怀念屈原是从端午节开始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屈原一心为国,但因为楚国的灭亡,所以跳汨罗江自杀。

百姓为了不让鱼儿去咬屈原,就丢粽子不让鱼儿去咬他;赛龙舟是为吓跑鱼,也是为了不让鱼儿去屈原。就这样人们把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我们家纪念屈原主要是吃爷爷包的棕子。在端午节前几日,爷爷就会开始包许多粽子。我和爸爸妈妈来到爷爷奶奶家,爷爷正在准备包粽子。我飞快地跑到爷爷的身旁。看见爷爷熟练地选了一个又长又大的粽叶,然后就是一卷,再折,先放一半糯米,然后用筷子插几下,迅速包扎捆好。爷爷说,这样煮出来的不加其它配料的粽子,就好吃一些。

我觉得很有趣,就让爷爷教我。爷爷说先选一个又大又长的粽叶,然后把几大步骤打个通。先放一半糯米,再用筷子插几下。用绳子系紧,就可以了。我照着爷爷去做,选了一个又长又大的粽叶。然后,慢慢地卷,可以怎么也卷出爷爷那样的蛋桶样。我本以为这很简单,其实不是这样。真是看似容易做起来难。

爷爷说包棕子并不难。难的是上班像屈原样忧国忧民,一心为公。难忘今日,更是难忘端午,铭记屈原吧!想起爷爷了!

【篇四:外婆的棕子】

从小到大,我吃过的棕子很多,但唯有外婆包的棕子让我回味无穷。

每逢端午,我就会想起棕子,想起外婆。现在外婆去了千里之外的天津,虽然我没法吃到她包的棕子了,但外婆包棕子的样子,以及那棕子香喷喷的味道却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抹去。

记得包棕子的前几天,外婆总会带上镰刀,去苇塘割下一片片翠绿的苇叶,带回家,细细地用刷子将它们洗净,再晾干,最后小心地收藏起来。等到包棕子时再取出来,浸在清水中,不多时,那些晾干了的苇叶便又变得嫩嫩绿绿的,像刚采下来的一般。外婆洗干净了手,准备包棕子了。只见外婆从水中轻轻取出一片苇叶,在手中灵巧地一绕,一个筒状的外形就出来了。接着,就往里面装米,再加上花生、红枣、肉等其它的配料。放肉的便成了肉棕子,放花生的便成了花生棕子,放火腿的便成了火腿棕子……各具风味。一片苇叶用完了,外婆便熟练地从水中又取出一片,接在一起,放好后再拿筷子向里捅捅、用手指按按,使它沉实些,最后,将棕子包了个结实,用细绳子将棕子包扎好。一系列动作,在外婆手里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包的棕子又结实又好看,然而在我看来却比登天还难。

包好后,外婆便将棕子下了锅,慢慢地煮,不多时,锅中就飘出了苇叶的清香,再过一会儿,整个屋子都弥漫着这淡淡的清香。终于煮熟了,我近不及待地捞起一个,剪开线,撕开苇叶,将棕子抖落盘中,对着苇叶和棕子的香味细细品尝,边吃边赞不绝口,那时,外婆总时慈详地站在旁边看着我笑。

杨柳青了又青,花儿谢了又开。溪水淙淙,布谷声声。一转眼,今年的端午节又快到了,外婆,今年你还包棕子么?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