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送饭】
来三亚的第一个早晨,下着太阳雨,这个美丽的海滨小城在细雨中揉着惺忪的睡眼。我带着“咕咕”叫的胃,撑着伞,濛濛地在雨中寻找着早餐店。
一阵馨香扑来,我转过身,发现了一个目标,于是立马走了进去。点了碗面坐下来,我打量着,才发现这家店并不热闹。下着面的是个年轻的小伙子,还有一个或许是他的妈妈,正洗着碗。年轻人一条褪色的牛仔裤,挡不住青春的活力。他右手拿着一双很长的筷子,左手抓住一把面下进滚开的锅里,筷子搅几下,再捞起来甩了甩,放进碗里。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就煮好了。
他给我端来面,见没有其他客人,便仔细地铺着百合花的桌布。于是,我和他聊起来。
他说,他是个学生,另一位不是他的妈妈。小店里平时客人不多,但有不少外卖生意。他是利用暑假来这里打工的,主要负责送饭。
“开学的时候,我就要去大陆读大学了。在这里打工送饭,能赚不少学费呢!”送饭的小伙子笑盈盈的,说话时眼里闪烁着星子一样灿烂的光。他的脑海里一定有着一幅未来的美好蓝图吧,而这希冀,是不会被目前的困境所湮灭的。
正聊在兴头上,“叮铃铃”,电话响了。他立马跳了起来,是一个叫外卖的。他接过打包好的饭,跃上门前的自行车,伞也没有拿,就冲进了细雨里。
海风将他的头发吹乱,细雨中,敏捷的身影越去越远。我看见的,却是朝暾下,一个年轻的身影正驾着自己的战驹,驶向心中的大海。
蒙蒙雨雾里,我似乎忽然看见那身影伸出手在挥舞着什么,我不禁笑了起来——也许,他真的把胯下的自行车当成战驹了吧!
温暖的朝暾下,望着已经消失的“送饭”的身影,我真想对他大喊一声:“哥们儿,驾!”
【篇二:新年登初阳台】
大年初九的下午,阳光明媚,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爬宝石山,登初阳台。
初阳台位于葛岭之巅,海拔125、4米,被列为钱塘十景之一——葛岭朝暾。我们从黄龙洞上山,一路上绿竹成阴,曲径通幽。我情不自禁吟起了唐代大诗人杜牧写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了山间的小路上。我迎着暖和的风,听着小鸟清脆的鸣叫声,闻着泥土的清香味,迈着轻盈的步子往上走。我们一鼓作气爬到了初阳台上。
初阳台上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只见叔叔悠扬地吹着竹笛,阿姨悠闲地打着太极,奶奶大声地连着嗓子,还有爷爷在登高远眺。我站在初阳台上放眼望去,西子湖美景尽收眼底。
新年登高寓意着新的一年更上一层楼,这真是一个快乐的下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