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生活在什么之中】
我生活在红楼之中
看海棠社群英对诗,观大观园众艳争芳。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却总沉浸在《红楼梦》的繁华与沧桑之中,无法自拔。书中人物的一颦一笑,仿佛都能牵动我的心弦。我生活在《红楼》之中。
三年级初看《红楼梦》,自然是沉浸在宝黛的恋情之中去了,当时看的是高鄂的续本,于是心中便极恨起高鄂来,怨他不给宝黛一个完美的结局。再看《红楼》,便赌气,不看高鄂续写的。但是后来再看,我的意见却慢慢的变化了,《红楼》虚实交替,所有人物的结局早在第五回就有了定局,就像是设了编码,其程序岂是改得了的。高鄂只是写出自己对红楼梦的一种猜想而已,小说本身就无对错之分,何必如此斤斤计较?虽然再次看《红楼梦》依旧不会去看高鄂的续写。但是原因却大大的改变了。看淡了《红楼梦》的情节,却无法了断与《红楼梦》的情结。在对《红楼梦》熱愛心的驱使下,我开始关注《红楼梦》诗词语言。不得不赞叹曹公的语言,千变万化中凸显出了他语言功底的深厚,并不是常人所能企及的。他可以写出林黛玉般清新脱俗的诗句,却也写得出凤姐儿颇有趣味的叫骂与泼辣,还能写出刘姥姥乡巴佬般的语句,字句之中见功夫。我对《红楼梦》越来越感兴趣,单是原著就来来回回翻了七遍,各种续写也是看了许多,还抽空看了许多书评赏析。《红楼梦》对我的影响越来越大,我越陷越深,以至于望见落花即伤感,听闻古琴及失神。
国庆去仙居的山间游荡,正值中秋,晚上,圆月当空,门前江水寂静,仿佛一方水塘,山间的夜很黑,只有月光在黑夜之中撒下一些柔和的光,微风拂过山林,使树叶沙沙作响,水边几只麻雀被风所惊,一下子飞远了。独自坐在山顶的亭子里,瞭望空明江水,倒也自在悠闲,夜有些深了,神情便有些恍惚起来,仿佛竟不知身处何处。恍惚间两个淡淡的背影映入眼帘,他们好像一直在这里罢?只见两女子扶拦远望,相对无语。流水潺潺,倒是周围越发寂静,突然一个柔和清妙的声音响起“寒塘渡鹤影”,听到这声音,我一个激灵清醒过来,眨眨双眼,哪有人影?只听得一流水潺潺,应和着一个清妙柔和的余音。
这样的幻想或说幻觉是时常发生的。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的变化是极大的,出口即《红楼》诗早已是常态,同时我也慢慢对人生,对命运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红楼梦仿佛已经成为了我的一部分,我也成为了他的一部分。我在红楼中留恋着,留恋着,不愿回来……
【篇二:红楼遗梦】
从中学读《红楼梦》后就没放下,过些年份又翻出来再读,终究人物、情感线路繁芜,每次总糊涂飘过,但有一疑问从未更改:后四十回曹老是有手稿的,因历史缘由幸存甚少,是高鄂与程伟元收集残稿补续而成,很想知道有多少是曹老本意?
曹雪芹祖上是大清皇族的包衣奴才,风光极胜!在康熙一朝,从其祖父曹玺开始,祖孙四人相继出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成为江南显赫一时的望族,雍正即位后特排斥曹家,又因所管银两亏空三十万两无法补足,在曹雪芹十三岁时被抄了家。
一本《红楼梦》或叫《石头记》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每个人都在演绎着不同阶级的人生!我个人觉得这该是其个人的自传,但因当时不如现如今文化的开放,任何人都可写属于自己的生活,可以记录个人生活的点滴!那时是要为国家社稷做出贡献的人才会有书吏在其死后记录生平事迹!他!一个破落子弟,一不能为官,二不懂商贾,整日过着“举炊无米酒常赊”的日子!只能靠回忆曾经的奢靡生活恍惚度日!元妃薨逝贾家没了靠山,大观园被抄,这何其不是他的人生经历?后因小儿夭折,悲贫交集含恨而死!可看本上却说皇恩大赦,贾赦贾政官复原职,宝玉贾兰高中!他真有复走官僚之路的想法吗?
仙草归真,为何“通灵”不复位?宝玉与宝钗洞房花烛夜正是黛玉香销玉殒时,这是何其的不完美!黛玉本是女娲补天所剩顽石下一株因受石头庇护历经千年而成的仙草!后与顽石相恋犯天条而下凡受戒律,黛玉死了为何宝玉娶妻还有遗腹子?或许是我太过于追求爱情的完美而失去认知作者的本性!作者的人生经历大起大落,具有强烈的反叛思想!对封建正统的道德思想持决绝的批判态度,他渴望拥有不分贵贱的情感,自由的相知相恋!就如整个大观院里只有黛玉从不劝他读书考取功名,因此视她为今生唯一的恋人!可现实生活又是晦暗、沉滞、没有前途的,宝玉黛玉是他想要的理想生活,而现实却是娶一个不爱的女人寥寂此生!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看《红楼》的草根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有书可证,后四十回全出于高鄂之手。有人骂他是篡改《红楼梦》的罪人,是虎头蛇尾!其实一部红学养活了多少人!有的研究黛玉得肺结核而出名,有的研究晴纹撕扇、袭人的月奉而得出她俩是宝玉的通房大丫头而成为某某文评大家!可那些都不过是哗众取宠。《红楼梦》注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著,每次阅读都有看点!高鄂的后四十回也是神来之笔,达到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使整部巨著完美无缺!也因有所争议,《红楼梦》研究位于四大名著之首,真不知是字符成就了人名流芳,还是作者的争议使此书存于百世!祝愿两位作者亡灵安好,别介意世俗的胡言乱语。因为天下有两种人不需解释:一是懂您的人,他不需您解释就懂您;二是不懂您的人,就算您解释了他也不懂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