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者相关作文

【篇一:“丢书作战”无不妥】

近日,北京,上海等地的地铁上掀起了一股“丢书大作战”的热潮。对此,网友们众说纷纭。而在我看来,此次活动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首先,就这项活动本身而言,未曾带有任何利益性质。发起者无偿地将图书投放至地中,不向拾书阅读者收取任何费用,不会对阅读者造成任何损失。对于活动山寨国外这一说法,我想说的是,进步源于学习。倘若活动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山寨了他人,又何妨呢?

其次,对于此次活动的发起者而言。这次活动为其搏得了眼球,赢得了赞许,也积攒了足够高的人气。对于其后期的图书销售,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也为发起者自身树立了良好的正面形象,成为了知识的传播者,公益的践行者,可谓名利双收。

再次,于拾书者而言,这种免费阅读的机会更是难能可贵的。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疲惫不堪心力交瘁。每天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一般,整日浑浑噩噩。读书,是滋补灵魂,慰藉心灵的良药。平日里,人们疏于读书的原因有三: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想看的书太贵,三是电子产品对传统书籍的巨大冲击。而此次活动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拾书者可以在上下班路上或旅途上,放下手机,阅读书籍愉悦身心。让奔波劳累的自己,享受久违的小憩。

最后,于这项活动所起的积极影响而言。往小了说,能够使那些读书者从书中学到各种知识,拓宽其视野,提高写作技巧,获得各种人生感悟,净化其浮躁的心灵。往大了说,就是对整个社会而言,培养了良好的读书风气,让社会徜徉于书海,让书香浸满城市的大街小巷。让书籍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将书籍与人的理念在社会贯彻落实。

倘若这样的活动能遍及全国,那么,阅读将成为人们的一种身活习惯。人们的素养,精神都将得到质的提升。到那时,又有谁会乱扔书籍呢?当人们的素质发生质的改变,交通拥堵也是不复存在的现象。整个国家的形象也随之提升。我国文明大国的形象也将深入人心。

这样一项多方共赢,影响积极,意义深刻的公益活动,有何不妥呢?

【篇二:同学之间】

先问大家一句:“最近考试,你段几?”

月考刚过,期中考将至,这一句问候,乍一听,这是同学之间亲切的寒暄,可对话的发起者往往是成绩理想的同学,被问话的对象往往在成绩上是有一定差距的。

而这段对话的发生往往也会有一定的规律:

对于生人,大家都是小心翼翼,万分客气,先来段开场白:今天作业好多啊。再弯弯绕绕,抛砖引玉:“考完作业理应少点的呀,对了,这次考试,你段几?”

若是面对熟人,直入主题:“老铁,第几名呀?”随之,嘴角上扬,面露喜色,但紧接着又两颊紧绷,强抑住笑意,那笑肌一抽一抽,眼神一闪一闪的,让人莫名感到深深的恶意。

每每面对这样的询问,挣扎在班级分层线边缘的我,总是眼神躲闪,不知如何作答,只能顾左右而言它,或者转身不作理会。

再比如说某个同学,我们暂且就叫他“段一”吧,那天,只见这位“段一”同学鬼鬼祟祟地从甲同学身后探出头,定睛,凝神,忽然倒吸一气,眼珠瞪得像鸵鸟般:“哇,你这题都会!大佬,巨佬,巨巨佬啊……”甲同学瞬间石化,无措、无奈、无语,在“段一”同学咄咄逼人的盛赞之下,试求甲同学的心里阴影面积。

这样的话听多了,这样的画面看多了,我越来越心生厌恶,觉得好假。我试着从双方的立场来探究其背后的真实意图与原因:

话题的发起者往往是想通过比名次,用他人的不足来彰显自己的优秀,甚至不顾伤害他人自尊,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被问的同学为什么不直接真实回答?是不够自信,担心受人嘲笑?还是无法接受自身的不足,带着逃避心理,以为这样就能远离欲望与纷争。扪心自问,我何尝不是这样?每每别人问及成绩,我的心跳不自觉加速,眼神总是无处安放,立即脑补各种来自对方的嘲讽轻视与疏离,便立马逃遁,绝口不提个人排名。

现在想来,此种行径,不管是我看在眼里的发问者被问者们,还是我自己本人,都缺乏了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准则:真诚。

就说我自己吧,总是最看重分数,很在意排名,却常常忽视了每次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而老师一再强调:考试本身是给予每个同学查漏补缺的机会。但浅薄的我却不重过程,只重结果,甚至把一时的成绩作为炫耀的资本,也经常拿暂时的失利伤害自己本已摇摇欲坠的自信。细思极恐,看来凡此种种心态,万万不可有啊。我要改变,脚踏实地,自重自爱、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专注过程。我们都要改变,放下所谓的“自尊”,承认不足,更加理性更加坦然地面对每一次成绩。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