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雪,打糍粑】
“嗨呦,嗨呦……”一大清早我就从睡梦中被吵醒了,我循声望去,只见爷爷在院子里正吃力地用一个大石锤捣着糯米。“这是什么情况?”我急忙穿好衣服向院子跑去。
我气喘吁吁地跑到了爷爷奶奶身边,指着那个大石缸和大石锤好奇地问道:“爷爷奶奶,你们在干什么,这个石缸和石锤又是什么呀?”爷爷擦了把汗说:“今天是小雪,我们要打糍粑。俗话说‘十月朝,糍粑碌碌烧。’我们将用这些糍粑来祭祖。”奶奶又接着说:“这个大石缸叫做石臼,而这个大石锤叫做杵,现在你爷爷是在舂米。”原来举着一根杵,不断地往石臼里面捣米是叫舂米呀!我看到爷爷不断地来回弯腰,这么冷的天还浑身冒汗。可想而知舂米是件多么费力的差事,我真想帮帮爷爷,可惜我根本没法举起杵。
过了许久,爷爷已经将糯米舂得比较烂了,此时奶奶将石臼中的糯米翻个身,让爷爷再舂几下,这样反反复复,在爷爷奶奶的默契配合下,糯米变得细腻柔滑。奶奶赶紧将这些舂好的糯米端到八仙桌上,在桌上揉一揉,然后在用手拧成一个个圆球,用手掌在圆球上用力往下按,直至按成圆饼状才算好。我见状,觉得好玩,也去按了几个,可谁知这些圆球不是黏在我手掌上,就是被我按成了有好几道裂痕,还是溜之大吉吧!我跑到了石臼旁,见石臼的纹理上还粘着些糯米,就用手挖出这些糯米,放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这糍粑就是小雪的传统美食,你要不也来一块尝尝!
【篇二:美丽的东湖】
今天,我们去东湖秋游。我们走出校门,来到大马路上,缕缕清风吹来,这种感觉真的好惬意、好凉爽!
走着走着,进了一个桥洞,我兴奋地大喊:“哇!山洞探险呀!”穿过桥洞,火辣辣的太阳照得我们满头大汗。同学们晒得像烧烤的绵羊。
到了目的地,我们看见了一件古代的东西——石碓。老师说,石碓是用来舂米的。整个架子都是用木头做的,难道不会散架吗?呵呵,当然不会,因为造得非常坚固。以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很落后,所以就利用杠杆原理做了一个石碓,用来舂米。
再看看另一个地方的石狮子,做工十分逼真。右边是狮子爸爸,左边是狮子妈妈。狮子爸爸手里捧着一个绣球。上面有绿色的叶子,下面有一串串红红的丝线。狮子妈妈怀里抱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狮子,小狮子的脚上也有一个绣球,虽然小了许多,但还是能看得清楚。我把手放在狮子的嘴里,说:“啊呀,狮子咬我手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就是东湖,一个美丽的东湖,一个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