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我好像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一本完整的纸质书了。
我每天从学校回家,在路上便可看见一个一个低着头,拿着公文包,快步向前走的上班族。便可看见坐在木躺椅上,左手拿着手机,右手在屏幕上娴熟地滑动的中年人。正巧赶上小学放学,在如潮水般泻出的孩子门中,我几乎看不见几个不“低头”走路的人,也许是他们的家长给他们的吧,我如是想到。
我已经看不见在公车上有说有笑的同龄人了,看不见在地铁上捧着本书,津津有味地观览的人了,看不见卖报亭里的慢慢长队了。取而代之的,是候机厅里游戏机的按键音,是半夜里刷微博空间的上班族,是一步步被这样的生活吞噬殆尽的我们。
我好像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一本完整的纸质书了。或许这样被分割为一小块一小块的每一天,连起来就叫做碎片化的生活吧。
我的父亲一直跟我说:“你这不叫‘懂得’,只不过是‘知道’而已!这是碎片化的知识,百害而无一利!”当时我还小,不知道这话里有着怎样的含义,也不懂“碎片化”这样难懂的词语。但现在,我意识到,碎片化的生活,是会将自己慢慢摧毁的!可是,我不是已经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了吗?但是,还是有像周敦颐笔下的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的!他们坚持阅读完整的信息,过紧张但完整的生活,而不是碎片化的无知生活。是的,碎片化可怕就可怕在,它会让人把时间浪费的好像很充实一样,这就是在碎片化中生活的可怕之处!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身处碎片化的生活之中,就要让自己不与那些被一步步吞噬的人同流合污。要保持自己高尚的贞德操守,不让自己陷入碎片化的泥潭,得到完整的大信息,而不是零碎的小消息,多读优质的纸质书,而不是无谓的轻小说。有时闲着没事,在候机厅看看书,别老捧着手机了!因为外界的信息,是碎片化的!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可以选择绕开它。
我是时候,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一本纸质书了。
【篇二:观《圣女贞德》有感】
起初,我对外国影片并不感兴趣,但通过阅读书籍,了解历史,知道了贞德这一人物形象。于是,我开始接触相关影片。之所以会去看《圣女贞德》这部电影的原因也在于此。
出乎意料,这部外国影片很吸引了我。片中讲述了英法百年战争时,圣女贞德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可是后来她被勃垦第公国所俘,宗教以异端和女巫的罪名裁决她,最终将她处以火刑。
在贞德幼年时,许多人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没有面包,没有水,最终死在街道上。当时,贞德很同情苦难的人民,她几次试图拿面包来发放给受难的群众,但都被她的父亲制止了。父亲为此常严厉呵斥她,他总是大吼:“不要同情任何人!总有一天,你的同情会建立在你的生命之上!”
当她最心爱的弟弟被英国士兵杀掉后,她受不了打击而独自跑到废弃的教堂哭诉和祈祷,却意外地遇到了圣凯瑟琳(天使)。贞德听到“神的声音”,得到“神的启示”。她决心拯救法国。
历经困难,她见到了查理七世,并接受指令奔赴战场。战争的可怕是无法估量的,到处都是伤残、嘶喊、死亡和恐惧,但她领导军队取得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胜利。她扭转了战争局面,为法国创下了非凡的胜利。此时,不管是感情多么冷淡的人,看到这里,也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欣慰吧。
她坚定地说:“人没有杀死人的理由。”因而她更重视她的军旗而不是她的剑。虽然她只是一个来自农村的文盲女孩,但跟随她的士兵却将她视为足智多谋的战术家和成功的战略家。人民相信她会带来胜利。
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法国王权的腐朽,贞德并没有引领法国全胜,而是在1430年被俘。神职人员和法官的无耻都陷贞德于不利。最终法庭宣判她的罪名,并对她处以火刑。
看到贞德被绑在木架上,手中紧握着十字架,行刑的人点燃她脚下的干草,大火侵蚀着她的躯体,我的心痛得碎了。她死了,只剩下焦黑的躯体和面目全非的头颅,我眼眶里的泪也快要流干了。仿佛刚刚还在感受法兰西胜利的喜悦,贞德就立于眼前,高举着代表法国尊严与荣耀的军旗。只一眨眼,就全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有贞德死去的事实和她残留在我心底的那双澄澈、毫无杂质的眼睛。
她不应该死,她真的不该死去。但她终究是死了。尽管她怀揣着善良、勇气和决心。
现在,只要一闭上眼睛,我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那个站在村头的纯真的奥地利少女,那个引领法国军队走向胜利的骑士,那个被绑在木架上被火刑处决的圣女。
现在,我只能通过回顾电影来记住她。因为,她是贞德,圣女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