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近爱迪生】
一提到电灯,大家一定会想到爱迪生,他是世界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迪生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小镇里,他小时候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而且爱动脑筋,常常想出一些好主意。有一次,他靠自己的聪明救了妈妈的命。
在爱迪生刚满七岁的时候,一天,他妈妈忽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爱迪生的爸爸急忙骑马到几十里外去请医生。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医生终于来了。一检查,原来爱迪生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上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医生决定在家里做手术。可是发现房间里的光线太暗。这时,爱迪生和几个小男孩,每人捧着一面大镜子,爱迪生让几个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手术很成功,爱迪生的妈妈得救了。
爱迪生长大后,为了发明电灯,经过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使用价值的电灯。爱迪生想让电灯更加耐用,大约试用了六千种纤维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一千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
爱迪生——“世界发明大王”,大写的“人”,值得我们学习的科学家。我们要像他一样,热爱学习,热爱科学;遇到困难善于动脑筋;还要对是事物充满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科学的种子”,有了好奇心就有动力,有了动力,还要学习爱迪生的坚持不懈,百折不挠,这样才能成功。因为“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篇二: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我有一柄放大镜,今天,我准备做一个实验——放大镜取火。
准备好了材料——一张纸和一柄放大镜。便走出了家门。
我面对着太阳,把纸放在地上,用放大镜对准了纸的边上。果然,一个又亮又热的光点出现在了纸上,我异常地兴奋,本以为,纸很快就会燃烧起来。十分钟过去了,纸还是没有燃烧。二十分钟,三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纸一点也没要燃烧的意思,就在我绝望的时候,爸爸来了!我请教了爸爸为什么会这样?爸爸说:“要把光聚在一个点上,一动不动,而且聚光点越细越好。”听了爸爸的教诲,我又尝试着做了一遍。可是,纸就和我作对一样,就是不燃烧。我决定放弃实验,讨论,研究一下。
回到家我和妈妈研究了很久,发现了几个问题:放大镜度数不够,照射的时间就要好久;其次是焦点一定要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要左右摇晃,不然热量不够大,纸是不会燃烧的。
虽然,实验失败了,但依然是一次有趣,难忘的实验。
【篇三:写一件事的作文】
前几天,我在儿童科普知识上,看到了一个有关放大镜的科学实验,上面说放大镜可以点燃易燃物。但是,我有点儿怀疑,真的能点燃吗?我想亲自试验一下,所以就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放大镜。
放大镜的镜片是用圆形的`玻璃制作的,中间厚,边缘薄,也叫凸透镜。第二天,阳光充足时,我开始做试验。我把放大镜的镜片正对着太阳,调整焦距,使焦点对着纸。过了一会儿,纸上果然就冒烟了,紧接着,纸上还出现了一个小洞。继续照射,小洞一点一点变大了。
我发现,试验时放大镜与纸之间的距离要掌握好,太远或太近都不行。要让光聚到最小点时才可以,焦点越小温度越高,纸燃烧得就越快。我又用木头做了同样的试验,木头也会燃烧呢。
放大镜真的能点燃易燃物,科学真的很奇妙!
【篇四:虚惊一场】
今天,我差一点儿就要被吓死了。
是这样的,下午上课时,我正在漫不经心地抄作业要求。忽然,我听到了大约四十至五十分贝的碰撞声,哼!是什么鬼玩意儿。吓我个半死!听着这清脆明亮的碰撞声应该是由某种陶瓷或者玻璃呀、水晶呀一类质地很硬但非常脆非常易碎的物品发出的。
我开始用“扫描仪”扫描着同学们。看样子没有一个人神色慌张啊!这是怎么回事呢?真奇怪!我心里不停地想着,头脑里不停地闪现出各种画面。
哇呀!不会是我前两天才买的放大镜碎掉了吧!我还没研究好放大镜是怎样把那么多束光聚到一个点上然后把易燃物燃烧的原理呢!
我又经过仔仔细细地分析推理之后才发现我的放大镜不可能碎掉。
第一点:我的桌子里没有任何热源,所以我的放大镜是不可能有被火源燃烧而爆炸的可能性。
第二点:我的笔袋没有从桌子里掉下来,我的放大镜不会因为剧烈的碰撞而碎掉,所以这一点也看出放大镜是不可能碎的。
那么会是什么东西碎了呢?哦!经过赵老师的细心核查,原来是郭鸿俊的蜡烛保护壳碎了。可恶的郭鸿俊,居然叫我白白地分析那么多点的可能性,真是气死了,不过总比我的宝贝放大镜碎了好得多。还好赵老师像福尔摩斯一样明察秋毫、像孙悟空一样火眼金睛,事情才得到圆满的解决,让我心里的大石头落地。
今天真是虚惊一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