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江南是一首歌】
烟雨江南,几场细雨,几缕微风,几首歌谣。
——题记
三月的江南是一首烟雨朦胧的歌。
喜欢在这样的日子里独倚窗前,缕缕歌韵飘转耳畔,静赏窗外云卷雨绵。江南的细雨,潇潇洒洒,丝丝绵绵潜入心房,朦胧依旧。
不多时,绵绵细雨已不再下落,倒是房檐上残留的雨珠似泪一般意犹未尽地滑落。
古色的江南是一首悠扬婉转的歌。
缓步踏上乌蓬船,在“啪哒,啪哒”的摇橹声中逐渐离开街头小贩的吆喝叫卖声,与几个伙伴共坐其中,在惬意中聊聊趣事,岂不乐哉?
秀丽的江南是一首熟悉温暖的歌。
青石板路两旁斑驳的青砖,墙上覆盖着青苔,沉重厚实的木门大多虚掩着,走过长长的街道,转身进入那不太起眼的小巷,寻找儿时最爱的那个烧饼铺。
烧饼摊不大,老板依旧是那个叔叔,只是岁月不饶人,皱纹爬上了他的眼睛,却依旧慈祥温和,一个小小的白面团在他粗糙厚实的手中揉捏,涂上一层糖浆,晶莹得让人垂涎欲滴,随手洒上白芝麻,娴熟地贴入锅炉,静候美味的出世。“长大了啊,怎么样?叔叔的手艺没变吧?”他亲切地望着正狼吞虎咽的我。我来不及咽下烧饼便说:“没变,还是这么好吃!”
漫漫岁月中流淌着江南水乡的清秀,缕缕歌韵中奏响着江南水乡的恬静,朦胧细雨,乌蓬船的惬意,小巷的美味在江南的水墨中相识。
【篇二:中秋的月儿圆】
又是一年中秋月,可偏偏漫是无边际的黑云把月亮着实地关在了门外,我们与小学时代的同学和老师相聚一堂,沿着那悠悠古道,伴着喃呢的清风,欢笑着。
在那座高楼的露天咖啡厅上,戴老师端着一大盘月饼款款而来,久久凝视着月光,像一位刚刚渡过历史长河的唐代学者,向我们阐述这月之精妙。
在这当时,不远处传来了摇橹声,吟唱声,劝饮声。一叶扁舟,在月光浮动的江面上顺流而下,对着那东山皓月,谁倾然微笑。顷刻之间,我们中间荡漾着一片祥和的海洋。
戴老师笑着说,没想到,在今年中秋夜,我们七班的同学又聚在了一起,真是美好,她感叹说。戴老师动手分着月饼,边递边跟我们说,这可是我亲手做的月饼,尝尝吧!
班长带头喊着,戴妈妈做的真好吃!
恍惚间,雾气散走,头顶的满月当空,静谧的黑云留住了风的影子,缭绕着许久不散的黑雾,月儿显得十分安静美好。
我们打开手机摄下月儿娇羞的身影,而月儿轻轻的移动着,洒下了如水的月华。
我们在一片柔和中谈笑,只字片语间,又留出几许忧愁。可能是大家分开时间太久,就如同星空中的那轮明月,好不容易圆了一次,但那朵愁云以久不散,似乎暗示着又将分开。
圆圆的月亮皎洁明亮,如一盏夜灯挂在天上,缭绕着淡淡黑云,给黑漆漆的夜晚带来了一丝光亮一丝温暖。月儿缓缓上升,银河隐退了,星星疏落,夜空了像水洗过似的洁净无暇。
我们并排坐在天台上,任轻柔软绵的风抚弄着我们的发梢,月光朦胧地斑驳在少女们的脖子上,还是那么天真的笑脸呢。“至少,我们还在一起不是吗?好好珍惜啊!”大家闭上了眼睛,会意地点点头,嘿嘿地傻笑起来。我们踢踏着脚,不亦乐乎地聊着中学趣事。
戴妈妈负手而立,浅笑一尔,飘逸着长发。
“看啊!”我将手一指,只见空中乌云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点缀的繁星,深邃的夜使得月儿圆得迷人,亮得晃眼。柔和似絮,轻均如绢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的皓月冉冉上升,清辉把周围映成一轮彩色的光圈,有深而浅,若有若无。
那轮明月,是那么璀璨耀眼,不再孤单。
我们在一片皎洁的月光中开心地笑着,笑着,又听见了有人的摇橹声,吟唱声,在诉说着月的阴晴圆缺,人的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