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背后的诚信考验
阳光明媚天正好,满城尽是橙、绿、黄车。共享单车因兼具骑行轻便、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支持微信快捷支付等优点而广受青睐,同时也有各种“唱衰”之声,当然,这也非空穴来风,我姑且用两个“困惑”概括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
第一是用户的“困惑”,有的是押金退款、余额退款难,有的是遭遇虚假二维码诈骗,最为堪忧的是部分车辆破损,存在安全隐患。早前,在北京就发生了自行车刹车突然失灵,导致骑行者连人带车失控摔倒的事件。
第二是商家的“困惑”,有的是单车被恶意破坏,有的是被骑至远郊藏匿,有的是车辆停放不规范,更为尴尬的是,“作案对象”身份难以明确。
这些“困惑”,从表面上看,覆盖产品安全、资金安全、人身安全等不同层次,但深究其背后,投射更多的是用户和商家的诚信问题。与其拷问,谁来捍卫用户和商家的利益,不如思考“如何为共享单车模式增加诚信的保障”。
通过查阅资料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社会宣传、政府指令规范、企业营销手段三种主要途径解决。
第一是面向全社会宣传引导,让大家正视共享单车的价值和意义。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面,对“诚信”予以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和宣导。
第二是由政府下达行政指令,对共享单车承租人年龄及行为、单车商家行为、相关竞争者行为进行规范。如,明确骑行造成重大人身伤害情况的权责,将押金退还列入企业经营规范要求。据悉,北京、深圳等地均出台相应政策,其中,《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承租人须年满12周岁,涉及恶意破坏、盗窃等违法行为信息由公安部门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值得借鉴。
第三是企业营销手段刺激,企业可以通过积分抵现、单价折扣等形式,对诚信用户进行激励,培养用户黏性。还可以发展“文明用车义务监督员”,由诚信用户帮助企业做市场行为监管……是不是有点儿“脑洞大开”?
共享单车,共享的不只是交通资源,共享的还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有我们的诚信友善。无论是新技术的应用,还是社会每一次的发展进步,都对广大公民与企业的诚信自律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期待我们的思想意识能与社会进步同步,期待我们的共享单车使用行为更规范、使用过程更舒适,在点滴之间彰显我们的文明、促进城市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