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言”和“行”】
学习了臧克家先生写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深深打动了我。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作为革命家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我认为生活中“行为主”、“言为辅”,我也想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这一天,上英语课时,郜老师说:“先做一下练习。”大家认认真真地写,唯独小曾在柜里找来找去。我看到小曾桌上没有笔,“难道她的笔不见了吗?”我便拿起我的备用笔给小曾,小曾十分感激地拿着笔奋笔疾书起来。我也一言不发的快速写题。
默默帮助,不值一提。我这样做,好友也是!前些天春雨绵绵细如丝,小龙和小林在雨中左顾右盼,原来两人都没有带伞,正好我和小曾撑着伞经过那里,看到小龙和小林没有伞,立刻挥手招呼她们:“快、快、快躲到伞下。”小龙和小曾顶一把,我和小林也顶一把。我们便在雨中聊起来。渐渐地雨停了,大家各回自家、各找爸妈。
互助的我们,有时会有语言冲突,甚至可能引起肢体冲突。
“看!”班上的人大叫起来,我急忙赶过去一看,原来是两位同学吵起来了。我先挤进去,将她们分开。严肃地把声音提高八度:“你们先回自己的座位,冷静、冷静——”。我特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很长,她们自知理亏,马上回座位了。我想这样还不行,于是去跟其中一位同学说:“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是一个集体,一定要团结。”这位同学慢慢地冷静下来了。我又去劝另一位……她们都冷静下来,并互相道了歉。我才长舒了一口气……
我是这样说同学,我也是这样做的。上课时,除了回答问题,老师讲话时,我从不插嘴;下课时,与人见面我一定会主动问好。看见有人随地扔垃圾我一定会随手捡起;我从不让我周边的人说脏话,希望人人都文明。
言行一致,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从自己做起,影响他人,希望量变引起质变,每个人的素质提高了,那我们整个民族的素质也就提高了。
【篇二:生命之畏,言行一致】
“事随心,心随欲。欲无度者,齐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吕氏春秋》所言即是“走心”,凡不走心之举,不成气象。“言”“行”便是如此,只“言”不“行”,太浮夸;只“行”不“言”,太木钝,言行一致方“走心”之。
行于人生仕途,面对前方的未知,我们迷茫过失意过。可这就是人生,三毛曾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所以“自渡”才是人生大格局,那便需“言行一致”,心若安好,便可步步生莲。懂得知行合一者,方可踱步天下。
母赐我一副躯壳,“言”便是魂,“行”便是魄,魂魄构成有血肉的自己,只有如此才可散发灵魂的香气。“说到做到”是先贤灵魂香气的散发,相隔百年,春风化雨。可不知道自己又领会几分?不禁黯然。
兵法上“纸上谈兵”致使山河破碎,言行不一也终是滑铁卢的导火索,那么想想自己以前吃过的“败仗”还少吗?可能自己便是犯了“言行不一”,有时喜欢自己独自静静地坐着,感受深秋的凉意,拂叶一片,望着她的脉纹,感受她的静美,反和我不成色调,落叶归根坠在心间,惊起圈圈涟漪,不是滋味……回望前身路,却发现青春碎了一地,而自己却不知所向……
静坐,思之便是“言”多于“行”,如果自己以前言行一致,也不至于如此被动,可没有如果的人生只能跌倒就爬,学会把“我想”变为“我能”,方是正道,生之不易白驹过隙间不留憾!
身如秤,臂如杆,左秤“言”,右量“行”,平衡有制,方可踱步人生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