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压力就是动力】
现在,补课机构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甚至都超过了政府创办的一些学校,其原因就是补课机构面临着竞争的压力,而公办学校却没有压力,太多安逸。
在压力才能有动力,无论是谁都需要压力。学生在学校里需要压力,压力会促使我们好好学习,让成绩更上一层楼;公职人员需要压力,压力会让他们努力工作,不消极懈怠;官员需要压力,压力会督促他们干实事,不贪腐,一心为民。
个人需要压力,国家更是如此。
悠远历史中,无数王朝诞生,但是无论哪个王朝都逃不过一个怪圈:一个从开始的新生,中间的鼎盛到最后衰落灭亡的怪圈。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有关于两个字——压力。在建国初期,内忧和外患都未扫除干净,君王自然深感压力,在压力中励精图治,国家自然蒸蒸日上。但是在国家繁盛之时,国泰民安,一片祥和之时,君王自然没有了压力,没有压力,自然会放松了警惕,懈怠于治理,于是乎举国上下黑暗腐朽,却无人管无人问无人治。外,军事落后;内,民不聊生。焉能不亡?多少君主就是在毫无压力下,秀丽风景中,美酒佳人里丢掉了国家,纵然最后幡然悔悟,却是为时已晚。
若没有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之压力,如何能建造出万里长城;若是没有列强林立,落后就是挨打之压力,科技如何能够进步;若没有中国危在旦夕、虎狼环饲之压力,如何能创造出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样的军事奇迹。人就像弹簧,作用在其上的压力越大,反弹之后所迸发的潜力也就越明显。
在二十一世纪,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压力成了人们口中的常客,无数的人总是抱怨“压力山大”,殊不知,压力就是动力,压力不可或缺。
【篇二:幸福的家庭】
【幸福的家庭】
刘子轩
我生活在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
我有一个和蔼可亲的姥爷,他每天都给我做香喷喷的饭菜。有一次我受伤了,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忙前忙后地给我包扎,还焦急地问:“疼不疼啊!”我为了让姥爷放心,总会回答:“没事,不疼。”
我家还有一个“要求狂”——妈妈。妈妈的要求可高啦!有一次,我写的字自认为已经很认真了,可妈妈却说:“还是一般,下次继续努力!”我听了这话,愣了半天,这要求也太高了吧!
现在,我家的“唠叨侠”该上场了,那就是——我的姥姥。姥姥是个名副其实的“唠叨侠”,有一次,一个人和我姥爷吵架,我的姥姥就用她那特有的“唠叨音波”把那个“坏蛋”赶走了。
现在,隆重推出我们家的“无敌乐天派”——我。我是一个十足的乐天派,有一次,妈妈只是给我讲了个冷笑话,我就被逗得哈哈大笑,你看,我厉害吧!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希望天天住在这里,享受这美妙的幸福。
【幸福的家庭】
张平昊
我家有四位成员,井井有条的妈妈,干活麻利的爸爸,天真可爱的妹妹,和聪明好学的我。我们是一个温暖的家庭,不过我们之间却形成了一个“怪圈”。
“怪圈”之一:我怕妈妈
妈妈做事井井有条,把家里收拾得非常干净。可是,在学习上,妈妈像换了个人似的,对我非常严格,我偷偷给妈妈起了一个外号——“暴力女郎”。
“怪圈”之二:妹妹怕我
我的妹妹活泼可爱,可是妹妹怕我,因为她爱告状,一遇到不满意的事情就告我的状,是我家的“告状精”。因为这事,我非常生气,狠狠地说了妹妹一顿,从那以后,妹妹就怕我了。
我们家的怪圈的确有点怪,但是也形成了一个有趣、温馨和温暖的家。
【篇三:遇见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生活?什么是碎片化生活?当你还在考虑这两个问题时,其实你早已经是碎片化生活中的一份子了。
碎片化生活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了。
当你拿起手机,在最短时间内最简洁明了地了解资讯;当你每天利用10-15分钟时间完成百词斩并打卡;当你不时地回复手机上跳出的微信信息时,你已经无可避免地坠入了碎片化生活。
作为一个离校颇远,每天依靠“滴滴打车”回家的学生,出租车司机便是我最常打交道的人群之一了。出租车司机的生活也是很辛苦,起早贪黑,努力拼搏方可养家糊口。让他们能有所慰藉的,除却妻儿的关怀问候,还有一项,便是“碎片化生活”的“主谋”—手机。手机,这个已经渗透到生活地角角落落地玩意,在让人爱不释手的同时也暗藏着危机。出租车司机们每当遇到红灯时,就会条件反射般地用久违的目光掠过挂在窗上可爱的手机,含情脉脉地看着一个绿色可爱地小人头—微信。他们用手指细腻地轻触微信,生怕微信会突然消失似地,然后颇为熟练地打开一个聊天,发送几条语音,或者满面春风地谈笑风生一阵。一直到听到车后迫不及待地催促声,才依依不舍地将目光转回到道路上。待到下一个红绿灯,司机又以一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神情告诉那手机,我“征战”回来了!
如果当你也像这个司机一样,可以不顾交通安全而不能离开手机时,那么,你的生活已经完完全全被碎片化了,你已经落入碎片话生活的怪圈。
因此,当你写作时,时不时要瞅一瞅桌边的手机;当你与同伴聚会时,动不动就摸一下口袋中的MP3;当你总想在手机上获取最短小、最及时的资讯而放弃精心阅读整版的报纸时……那么,我可以说你已经被碎片化生活所支配了!你已经是碎片化生活的奴隶了!
虽说碎片化生活可能对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但碎片化生活并不是一无是处。好好利用已经被碎片的时间,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已碎片化时间无非是在两段长时间的事件中的闲暇时间。如果安排合理的话,就会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有效率。
当你吃完晚饭,休息的空档,何不听几首英文歌,既能休息亦可提高英文水平;当你洗完头吹风时,何不捧起一本书翻上几页,品味字里行间那独有的气息;当你做完作业,何不掀起琴盖,演奏一首为玩深沉的乐曲,感受音乐的奥妙之处……
一个个10分钟,积少成多,不仅能够达到原本需要数小时才能达到的效果,或许效果会更佳呢!若真能如此,碎片化生活的怪圈将无法套住你,而你将成为支配“碎片化生活”的人,而不是被“碎片化生活”所支配,你将成为生活的主宰!
由此可见,“碎片化生活”有利有弊,让它不停地在你的生活中折磨诱惑你,让你“三心二意”,还是抵挡住诱惑好好合理地管理它,都取决于你。在这个大数据时代,让我们带着严格自我管理地心去拥抱“碎片化生活”吧!
【篇四:感受初三】
初三,是每个学子都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自从进入初中,我就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回避这个字眼。有人说初三是一场噩梦,是一片黑压压的颜色。于是,就这样,带着对初三莫名的恐惧与不知所措,我变成了一名初三学生。
风扇在头顶吱呀呀地转,摇摇欲坠,像极了我此刻忐忑不安的心情。学习安静得有些过分了,只有我们这个楼偶尔传出老师声嘶力竭讲课声。终于捱到了放学,背着沉重的书包,我看见初一的学弟学妹们稚嫩的脸庞,我仿佛看到了两年前的自己。那一双双好奇的眼睛肆无忌惮地打量着我,好像在探求一个答案:初三到底是怎样的?
我没有勇气来对视那一双双依旧稚气的眼神,飞一般地逃了出去,我好像无意间窥到了自己正在逝去的青春。坐在已被校服擦得锃亮的椅子上,周围不再有那轻松的嬉笑打闹,“沙沙”的笔尖迫不及待地挥舞着,窒息了那短短的休息时间。教室弥漫着沉闷的气息,我好似一具行尸走肉,呆呆地停滞在那里,与旁边的一切格格不入,像是画面中突兀的一笔。墨水在钢笔的笔尖流转,最终还是滴在了洁白的笔记本上,留下了一抹炭黑色,像是一个符号,更像是一滴悲伤的眼泪,扩大,扩大…
我的世界不再是暖色调构成的唯美幕布,而是充斥着漫天飞舞的数学符号,龇牙咧嘴的物理公式,永远也数不清的语法结构,生涩拗口的古文解释,还有那张张牙舞爪的化学方程式。我把自己囚禁在题海的折磨中,体内的不安分因子却想要努力,努力,在努力地挣脱,飞翔在那充满阳光的地方。
我开始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一举一动。我惊奇地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怪圈,这个怪圈里面是那些堆得耸入云霄的压力,想层层大山把我牢牢地压在山下。恍惚之间,我发现,原来是我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在作怪,这分明是我自己所画的怪圈。
我甩了甩长长的马尾辫,扬了扬僵硬的嘴角,将那些繁重的压力丢在身后。我的初三由我来定义,这不是规规矩矩的二次函数方程式,也不是有棱有角的几何图形,没有人能画出初三的摸样,只有自己。
我仍然奋笔疾书,为了那一个耀眼的成绩;我依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为了自己与父母、老师的期待;我依旧在奋斗,为了明天那一纸红色印章的录取通知书。只是,忙碌中少了一份焦急,多了一份释怀;少了一张愁眉苦脸,多了一抹欢笑;少了初三的彷徨,多了梦想的坚定。
不,初三不是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