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漫山茶香】
家乡景宁四面环山,高高低低的山上种满了一畦畦一垄垄郁郁葱葱的惠明茶树。
清明前后,茶山上烟雨渺渺,似烟非烟、似雾非雾,茶芽汲取了大地的精华,狠命地生长着。此时的农家们必然抓紧时间背起竹萝, 上山采摘茶的嫩芽。嫩绿的茶芽被轻轻摘下,装进竹萝。经过一上午的辛劳,竹萝里尽装满了香甜的茶芽。
采回的茶芽经过筛选、炒青、揉捻、烘焙、封装,才能走向千家万户。惠明茶可以泡茶喝,做糕饼吃,还能提取茶的精油制成美容护肤品,深受人们喜爱。过年时,泡上几杯清澈、温润、飘香的茶水,接待客人,别提有多开心、多体面!
盛夏,葱葱茏茏的茶山,可以在松软的草地上摸爬打滚、嬉戏取乐,追逐童年的欢喜;也可以在凉爽的叮咚泉中泼洒水花、尽情游戏。但享受茶山最好的方法无疑是搭帐篷露营。躺在帐篷中,凉风习习,仰望星空,嗅着茶叶、泥土和绿草的清香,闻听着鸟儿、昆虫的鸣叫声,享受茶山的清凉与浪漫。
暮冬时节,正是茶树花盛开的季节。置身茶树花丛之中,看到的是白如雪的花瓣儿和嫩黄的花蕊。朵朵茶花大而不傲,嫩而不娇。它带有一丝丝的柚香,这淡淡的清香真使人难忘……
此时,最开心的应该是我们这些孩子,男孩儿一窝蜂地跑向茶山,玩起躲猫猫。有人从茶树后面突然冒出来,头上还挂着刚才不小心被撞下来的茶花。见状,他还不抖掉头上的花朵,而是滑稽地婀娜起来,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女孩则是东躲西藏的钻到茶树后面,找自己认为适合的茶花,然后戴在自己的头上,臭美一番。
只要回到景宁,那片茶山自然非去不可。约上往日一同玩耍的小伙伴,尽情在这座四季溢香的美丽茶山上瞎侃、欢呼、追逐……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呀!
【篇二:失落】
近日难有闲暇,走至公园的湖边,边走,边看,边忆。
湖水是很清的,湖边垂柳,更是如萹荚飞雪,穿庭掠树。不时,点点飞絮向湖心荡去了,一会儿,便在倒映着的翠绿中消失了。
像这样的湖边,总有不少钓鱼的人,湖边的几块大石,也有些被磨的滑了。常记渔人,总是朝至暮归,这,恐是他们唯一消遣吧。
一般而言,装束相仿,独有一翁,竟自斗笠蓑衣,竹萝木杆,一看,似是一紫檀木所制。他总是双手持着竿,远看,似尊雕像坐在湖边一动不动,真担心他竟会睡着了。一身蓑衣,将背影透得格外沧桑,他极少转回头来,只在钓到鱼时,才将它们放入身后的木桶。极久后,我才看到,不仅是在斗笠下的头发,甚至于微垂下的眉,山羊胡似的稀疏的顶,也尽数白得黯淡了。面色,却是一改须发,颇为黢黑。我总是在黄昏时归家去的,他却一点不动的在湖边,独钓余辉。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极远,极长。
也不知哪日,他不再来了。但在他常坐处前方绿草径少,圆石颇为光溜,他遗在这湖畔的,也只有这些了罢?他一次次在湖岸,低头避着阳光,从不站起,却又是为何?他在沙滩上踏过,又留着何样的足迹,丢落了怎般色泽鲜明的贝壳?这一个个贝壳中,又隐着怎样的海潮潜流?他也亦只能,失落的,在夕阳间散掉失落的一切罢……
失落,是动词,也是形容词。人生,乃是穷游,散落一地的光芒,当失落的一切,又怎回得来?“孤舟蓑笠翁”,几人如此?他们,何以将一生,寄于孤舟重钓?“佳节倍思亲”,可节日,亲人,内心的整个世界,也一并散去了罢。唯独“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来聊以自慰了吧。失落于失落,亦不过销声匿迹,即使遗迹再多,也终将烟消云散。他们的灵魂,也早就没有垂名永古的清澄了吧?可这,究竟是为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到底是超然物外,被岁月涤荡得看破红尘,还是郁郁无志,身无所依?我不得其解。
人之一生,总少不了落下一些东西吧,生命逝去了,却留了一些给世人。反再引纷争,这也是一生所落的点滴吧。独钓孤舟的痕迹,只能抑在寒江,到底是该,还是不该?所有的灯火下的哭泣,是失落了什么吧,没人教你,怎么挽回失落,因为那是无谓的。只能丢下失落,或独泊孤舟,或扬帆起航。
【篇三:长学问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人生很长,我们须在行走中慢慢长大,慢慢成熟。
我是一个特别爱好旅行的人,很喜欢在异地他乡欣赏美景,品尝美食,了解奇闻异事,体味风土人情。这些年,塞北江南,东疆西域,一直在行走中,沉醉而不能自拔。
去年暑假的旅程最是特别,我给它取名“大海爱上了草原”,(行程包括北戴河——山海关——承德避暑山庄——乌兰巴统大草原)光看这个名字,我想大家是不是已经心生向往。到旅行的第一站——闻名遐迩的海边城市北戴河时,天色已渐晚,夕阳柔柔地悬在西边的天空,虽然经过长途跋涉,在车上时大家都已恹恹欲睡,可一下了车,都顾不上旅途的劳顿,满血复活的奔向热情的大海。
我也算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海边人,但是一眼看到碧波无垠的大海,干净整洁的软软的沙滩,光滑湿漉漉的黄岩石时,还是忍不住发出慨叹,好美啊!此大海真的非家乡的“黄”海所能相比。在海边流连嬉戏,追逐打闹,忘却了时间已近晚上九点,这时才感觉到饥肠辘辘。上岸寻找吃饭的地方,其实根本不要寻找,沿海边的大道旁一家挨一家的各种饭店琳琅满目,几乎每一家都主营着这里的海鲜特产,饭店门口的广告牌上无一例外的印着各种海鲜大餐的图片,仔细看看价格,当然也是出奇的不菲。我们边溜达边寻找合适的饭店,这时,一个小小的并不起眼的小饭店出现在我的眼帘。说它不起眼,一是因为它的位置,它不在门面上,而是在一个小巷子里,离路口最少得有一百米左右;第二个原因就是它的装修风格,严格来说其实是没怎么装修,就是普通的两小间房子,中间打通了,里面摆上不下于30种各式各样的海产品,你要说它没装修吧,似乎也不准确,因为那个墙壁上似乎涂了一层像好多年前泥巴混合草料的东西,一眼看去就像以前那些屹立在海边的渔家的茅草屋,门牌上闪烁着“老张渔屋”几个黄色的小字,古朴自然,让人一下子恍惚回到了几十年前。
见到有人过来,一个面相慈善,眼角带笑的妇人迎了上来,问候的同时递上一只竹萝,笑着说,你们可以自己点菜,也可以自己挑选海鲜,想吃啥,就选啥,我们可以给你们免费加工。什么?她似乎看出了我们的不解,笑着解释,你们人少,可以多选择几种海鲜,分量不要多,但可以种类更丰富些。我们这个店就是给人少的顾客准备的,而道路边上的大型海鲜饭店,一个套餐就是大大几百,客人少的话,不仅费了钱,还吃不了浪费。我们欣喜地拿着竹萝一下子选了十来种海产品,妇人一直微笑地跟着我们,一一向我们介绍这些海产品怎么烧更好吃,然后还不时地提醒我们,差不多够了,不够的话再过来挑。等我们挑好了,从里屋走出一个黝黑的汉子,头发有点花白,腰杆倒是挺拔的很,他接过竹萝,就往里面的厨房走去。我们笑着说,老板不要称一下吗?因为旅游城市宰客的新闻屡见不鲜,我们选的东西虽然重量都不沉,但是多少钱我们没数。那个汉子憨憨地朝我们笑了笑,说放心吃啊。一会儿厨房里烹煎炒炸,香气四溢,片刻功夫,几盘色香味俱全的海鲜盛宴摆在我们的桌上,此时哪还管被不被宰,先吃再说。
很快,酒足饭饱,我走过去结账,老板说应该一百六十五,就收你们1百五吧。啊,这么少,不放心,又问了一遍,果真是只有一百五哎!付过账,我们又和老板夫妇闲聊了一会,原来夫妇二人都已退休,唯一的儿子在北京安家,他们不习惯北京的干燥和尘土,又回到了他们生活一辈子的地方。闲着没事,就开着这么个小小的饭店,打发时光。有外地的顾客找过来,就精心地为他们烹制佳肴,不为别的,就只为走过北戴河的游人都能对北戴河留下好感。他们知道我们的下一站是去草原,笑呵呵地说,好咧,草原风景也好呢!
离开了北戴河,我们在草原的行程也玩得特别开心,不过每次在大大小小的饭店用餐的时候,脑海里总拂不去那对和蔼敦厚的夫妇,他们的待客之道,他们的经营方式真是让我们长了学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