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池相关作文

【篇一:潜藏在内心的文化情感】

望明月,寄愁心,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点银烛,扑流萤,秋雨涨池,思绪缠绵。遥看雪,暗香来,万里冰封,一枝独开。

每个风景,每个画面,每件物品在不同的人看来,都会引起不同的感情波澜,热衷于某一件物品,某个风景,内心反映出的则是我们对文化的一种情愫,但每个人对其的认识程度不同,所以大部分情感都潜藏在内心深处,蕴含着它的某种意义。

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享受山水之间的乐趣,远离世俗的黑暗,追求一份心之宁静。聆听鸟儿的歌声,是对耳朵的一种放松,喜爱些清脆之音,让久处于俗乐的耳朵得一丝清静,喜爱让心慢慢沉静,执著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旷达情怀,走进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如今嘈杂的快节奏的生活让许多人在节假日选择去山水之间放松心情,缓解疲劳,这便是人们内心潜藏的一种文化情感。古人远离官场世俗之后,来到大自然中,寻找一份轻松,白领高强度的工作后外出散心,像古人一样在自然中求得清静,在清静中慢慢体悟人生,享受生活。

这些日子,各种时尚文化随着一股潮流向人们涌来,不少歌唱选秀类节目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在乏味的歌声中涌现的人才却只是凤毛麟角,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出名?就在人们都沉浸在此的时候,河南卫视的《汉语英雄》进入人们的生活,它以一种新的方式再次唤醒了人们对文化的那种情感,一路飙升的收视率证明着在人们内心,仍存在着一种对文化的需要。从汉字中人们不仅可以体会到书写的乐趣,也能从中了解到一些古往今来的故事,它们丰富着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对文化有了新一层的认识。

文化,在生活的各个层面活跃着,每个人不同的爱好、生活习惯都能反映出内心对文化的喜爱,他们喜爱的东西代表着他们对文化的认知。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它随着时间慢慢渗透到如今生活的各个层面。每个人的爱好、习惯都反映着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一种独特情感,它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组成了我们今天的社会文化,而这些文化背后是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一种理解与认知,这就是潜藏在人们心底的深厚的文化情感。

【篇二:关于阅读的作文】

平日寂寞无聊时,我最喜欢手捧一卷书,坐在桌前,细细地品味,体会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的广大胸怀;体会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池”的思念之情;体会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惆怅忧伤。

在书中尽情遨游的我,与作者进行着心灵对话。

八岁时读《三国演义》,我最佩服的人物是张飞,佩服他“取敌首级如同探囊取物”,佩服他往那儿一站,就把敌军吓破胆的威慑力,佩服他与兄弟一起“三英战吕布”的英勇。他在我心目中就是无人能敌的,如同战神一般的存在。

后来,时光飞逝,四年之后,我又重新捧起这卷《三国演义》,上面尚有当年余温。

再度回味,我对张飞的佩服依旧,只是对他的认识有所不同。之前我所知道的,不过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百战百胜的张飞,而现在,我所看到的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张飞。二弟关羽因大意,赔上了自己性命,三兄弟无法再度并肩作战。张飞知道后,终日闷闷不乐、借酒消愁,最终被人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杀害,去与二弟“重聚”了。

张飞如此地重情重义,使我对他的佩服更深,理解更全面。在我心目中那个百毒不侵的战神原来也有柔软的一面。

书,亦如一杯好茶,小时候不懂得细细体味,只知道囫囵吞枣,一股脑的喝下去。长大后才能体味到茶的苦涩,知道生活艰辛。到了老年,就能品味出茶的酸甜苦辣,也尝遍人生风雨。

手捧一卷书,在温暖的阳光下,细细地品味,细细地读。一生读,读一生。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