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文字的力量】
“没有分量的文字,是没有力量的。”这是我在韩寒的小说《三重门》封面所看到的一句话。看过这句话后,让我感悟不少。是的,的确这样。
告别小学升上初中的开始,在作文上我对自己的要求发生了改变。以往小学里的文字是那些作文精选里的摘抄、模仿、加工,纯粹是为了拿高分,讨好老师的文字。因为当时的参考,只有局限于老师的指导,还有同龄人刊登的作品,只有局限于一个区域的思考。也由于年少无知,我并没有深入体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更深内涵。
某一天在书店闲逛,一本文学月刊吸引住我。那是一群80后写手的书刊。随手翻了一下,里面的插图的风格竟然很曼妙地符合我当时的心情,它们似乎占据了我心里所有的空间,让我爱不释手。
往后的日子,每月我都会到书店购买新一期的月刊。班上的一些同学也受影响喜欢上这本刊物。
它是《最小说》。
它似乎不是单单的一本刊物,而是有生命的、一直吸引着我的一个个故事。它吸引着我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留下感触,写出一种独特的对生活的认知。而它也开始像藤蔓一样渐渐地在我周围蔓延开来,将我团团围住。
于是,写作的风格更倾向于这一类型。
但是,转变的开始往往不好应对。
我很沉醉在这一风格里却始终感到很迷茫,迷失在文字虚无缥缈的空间里。因为我写作出来的东西,虽然尽量用上华丽的词藻,却怎么也表达不到我想表达的效果,总像缺少了什么,显得牵强、肤浅、浮躁,没有内涵和意韵。
我开始陷入沉思:为什么和别人想表达同样的思想,可是表达出来的效果总是不如人家?
我无精打采地环视书桌上的杂物。忽然一本八月的《最小说》映入眼帘。随手翻开一页,是落落的专栏《微热》。我似乎有点机械地看下去。这是第二次看这篇文章,与先前的感觉很不一样,让我有了更大的感触。之后,我一口气把整本书看完。心里似乎打开了一扇窗,豁然开朗起来,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明亮动人。
我明白了:能感动人的文章,里面有它真实的情感、真切的感受。这样写出的文字不浮躁,让人看了很舒服,有种贴心的亲切;让读者也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欣喜与忧愁,愤怒与悲伤,狂妄与自卑;让那些孤独的心灵也能拥抱久违的温暖。
【篇二:“小书虫”】
我是一个“小书虫”,我可嘴馋啦,天天都浸泡在书里。爸爸妈妈可头疼了,因为,我只要休息时,就会抱起书本开始“啃”。现在,我已经把我家里所有的书都啃烂,啃透了。甚至,我和堂哥玩时,还要随身携带一本书呢,只要有空闲,我就立马拿起书来“啃”。
一开始,我很“挑食”,只“吃”带图的童话。后来,我不仅仅对绘本感兴趣了,我的食量又增加了。我迷上了漫画,也爱上了搞笑的故事。我渐渐也又变大了口味,开始喜欢订月刊了。因此,我只要拿到这个月的月刊,就迫不及待地“啃”了起耒。我的胃口越变越大,又啃起了名著:我和《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一起搏斗大鱼;我和尼尔斯骑在白鹅上,和一群大雁开始一段奇妙的旅行;我和鲁滨逊一起在荒岛上生活…我换了很多囗味,有科普,有童话,有小说。我天天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不断品尝着不同口味的“美食”。
我刚开始吃书吋,囫囵吞枣,啃得很快,这让爸爸妈妈不停地给我买书。可我还是把每本书都啃了好几遍。我算了算,假如每本书都是10元的话,大概要4000元呢!天啊,爸爸妈妈为了不让我的知识肚子是空的,竟然花费了这么多钱!我下定决心让爸爸妈妈少花点钱给我买书。从此,我“啃”书的时侯经常咬文嚼字,细细品味它的味道,并在心中记住那些好词好句。到写作文的时,就是我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啦。这样一来,爸爸妈妈经济负担减轻了一些,我的写作水平也有所提高呢,真是一举两得呀!
以后,我会用更好的方法来品尝这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继续在书——这种美食的世界“大气特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