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开心周末】
“呼哼”,我被一声呼噜声吵醒了,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爸爸又在使用“人工钻土机”了。领教了老爸的厉害,我开始迷迷糊糊穿衣服,我还犯了个错误:误把睡衣穿在里面了,但蛮暖和,所以没在意。
就在前天,我们一家来河南了。河南气温不高,凉飕飕的。
“冻死本姑娘了”,我喃喃着,把睡衣脱了,“姥娘(外婆)那么早又去做饭了?”嘿嘿,我最后一声呼唤是因为早餐。天哪,我都快哭出来了,桌上摆着一篮大馒头,旁边放了一碗蒜汁。姥娘正在端菜,又拿来一袋馍和香椿叶。我可吃不惯这玩意儿,可老妈是它的追随者。
稀里糊涂地吃完早饭,老妈建议去捉蛐蛐儿。唉,捉蛐蛐儿好啊,之前在鄱阳捉过,虽没啥成果吧,但还蛮好玩的。河南平顶山叶县水寨村中,处处是玉米田。就是有些可惜,刚巧收完玉米,蛐蛐咋说也减半了,但掀开玉米杆,也会看到一两只的。
我蓄势待发,手提蝇拍,又拿小桶,随时待命。老妈一声令下,我们直奔玉米田。我按照分工好的,老妈用木棍撬起玉米杆,我再猛得把蛐蛐拍个半死,爸爸便捡起装进小桶。一起捉的欣云姐姐则自个儿找,有时拍晕从我蝇拍下逃脱的蛐蛐儿。
我们很快收获满满。几只蛐蛐还想“越狱”,当然没门儿,欣云姐姐下手可狠,一掌刮倒了那几个小臭皮匠。我隐隐有些怜悯:“姐姐,我们算不算伤害野生动物啊?”欣云姐姐歪头想了想,“那你说,拍蚊子是不是也算伤害野生动物呢?”哎!怎么说蛐蛐和蚊子也不一样嘛!不说了,我要去讲道理了。
【篇二:家乡的味道】
有些味道,品尝一次便念念不忘,那边是家乡的味道。
老家有棵香椿树,每到发芽时,老家就有人让奶奶回家摘,摘来的香椿嫩叶发红色,清洗干净后要一片片分开晾晒,后用盐将香椿与蒜苔一起腌制,一道家乡的咸菜便自然地融入了我的生活。蒜苔有些辣总要有香椿来遮盖一些。夹起一筷子,有辣味先冲上鼻尖再缓缓回流到舌头上,接着味蕾便被香椿叶浓郁的香味所挤满。与平时吃蔬菜的感觉不同,香椿是真正大自然培育的植物。大鱼大肉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在这炎热的夏季喝一碗温热的米茶,夹两口家乡的香椿,让我格外满足。家乡就好似这香椿,在你终于舍得放弃山珍海味时,总有一盘小菜在静静的等着,等着你回到家乡,品尝家乡的味道。
那矮墙围着的菜园外,有一株山药豆扎根,没有人知道它为什么在这安家,但所有人都会来品尝它的味道。每到山药豆成熟的时候,那土灰色的墙上那一片绿就格外醒目,走进些,山药豆多到挤成了一串一串的。山药豆不大皮又薄,食用前得放到热水中泡一泡,手里一捻,土褐色的皮便脱落,只留下乳白色的果肉。不脱皮时,直接洗净熬粥,白色的米中褐色的山药豆露些脑袋,格外可爱。当牙齿咬破皮时,黏软的肉便被挤出,没有什么甜味,吃多了便觉得山药豆织成了一片粘粘的网,网住了整个口腔。家乡总会时不时出现一些惊喜的事物来,就像这株野生的山药豆。家乡总是倾尽自己的一切,让我们获取,让我们享用,不求回报
樱桃并不是家乡的特产,可每当我吃樱桃时,总会说;“啊,我家原来也有一颗樱桃树。”没有现在卖的大,也没有那么甜,可是记忆的深处总会记得啊,我家乡原来也有一颗樱桃树呢,酸甜的樱桃美味了我的童年,描绘出家乡的味道。
铭记我的家乡,铭记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