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相关作文

【篇一:二进制思维与人类终有不同】

苹果总裁库克觉得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像人一样并不可怕,其中可见两点:一是人工智能仍未及人类高度,而是他认为人性与计算机相比起来要来得更好。这也解释他为什么认为“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是值得担忧的。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担忧目前并不值得多虑。二进制与人类现在还差得太远。

就个体而言,一台计算机(除去运算速度)可以和无数台画上等号,而人类则不可能。二进制使计算机往往直奔唯一最优解;而对人类个体而言,我们出身于不同的家庭、民族、国家,有着不同的思想、信仰,我们能对一件事件、一个问题整齐划一地给出“0和1”吗?诚然社会总会有大的价值风向标,但就个人观之,“什么最重要、什么是弱势、有什么后果”等问题,如同看哈姆莱特一样,还是千人不同的。

如此个体的不同被带入到社会这个群体,也使其与计算机网络截然不同。二进制的单调是计算机们“团结一心”;而人类社会中不仅有团结的“引力”,也有差异的“斥力”,使人对于价值观、同情心、后果考量等问题需要多方探讨与取舍才能得出。尤其是近年来,全球多极化发展显著,群体间文化与理念的差异多次走上国际会议桌的台面:从多哈的气候大会到我国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我们看重什么、保护什么、想要得到什么的概念愈发多远。在这种情况下,价值观、同情心、对后果的考量不可能走向极端而单一的“0和1”,也因而防止了其被泯灭的结果。

诚然当下如此,蒂姆库克着实是为我们提出了就长远看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目前网络疯狂发展,言论如杂草一样疯长的时代,再过上十年或者二十年,人们现在所坚持的种种是否会改变?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碎片的信息与一知半解的高谈阔论填塞了我们的大半生活,我们在其中被感染同化,被经不起推敲的分析洗脑,然后丧失了与他人思考不同、坚持自我的机会与能力。

我想我们正面对着挑战,一种由信息过剩而使人对各类信息麻木、无感、附和的时代挑战。我们应该从小开始培养人们对自己思想与文化的自信、坚持与认同,以拥有自身独立的三观,染上与他人不一样的色彩,进而在考虑问题时能更加全面,并非像计算机一样只求最优结果而像“0和1”般无聊与冷漠,而是能将人性中所独有的柔软和独特性糅合进去,成为与之不一样的存在。

二进制思维和人类思维虽终有不同,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一直对人的“计算机化”放松警惕。计算机网络无非都是“求同存异”,而人类有机会去选择“求异存同”,来保护人性中那关于善良与同情的柔软下腹部。一字之差,我想人类社会便会因此走向更加包容与多彩的层次,而在其中的个人,又怎会失掉价值观、同情心,罔顾后果呢?

【篇二:与电脑相伴】

0世纪四、五十年代,爆发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的产物之一就是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方向。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是使世界上各种计算机能够交换各类数据的通信媒介。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如今已是21世纪,电脑早已走进千家万户,由于它的工作速度快,工作效率高,信息面广,电脑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

2001年11月20日,美国一家世界最大的药房——信息时代药房问世。该药房采用了大量信息技术,其中包括一台高速、高精度的机械手,按处方配药、分类、贴标签等一系列动作精度达到了99。997%的水平,处理能力为每周处理处方80万件,明显高于人工操作。

信息技术已成为过去10年里在经济上取得的更快的生产周期,更高水准的产品质量和低通货膨胀等特点的主要贡献力量。

电脑的推广使人们比以前更便利和更快地分享来自各地的信息。其中具有显著特点的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把地球缩成一小小的网,在这张网里,人们可以发布信息,阅读新闻、报道、寻医问药,甚至在线购物,网上股票交易。互联网为人们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我也是使用电脑的众多人之一,我和电脑已经接触了共有8年。我通常是利用电脑上网,网上信息资源很丰富。记得有一次,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袁隆平的文章。老师让我们去收集有关袁隆平的生平资料,写一篇文章,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了这个任务后,急得团团转。因为我家里的书要么是红军长征时的一些人物传记,要么是关于家庭、财经、娱乐的一些杂志,不是一些名著就是我小时候看的童话书、启蒙书和玩具书。像袁隆平的生平经历这种书,家里根本没有,突然想到了因特网,我和妈妈一起去了电子阅览室里去查寻资料。一搜,涌出大量信息,全是关于袁隆平的。我和妈妈应接不瑕,连忙把这些有用的信息抄录了下来。

经过这次事后,我感觉到电脑的用处可真大啊,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高,电脑已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的一部分。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