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文明祭扫】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伴着绵绵的细雨和盎然的春意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在这个已流传了上百年的传统节日里,人们外出踏青,游赏观光,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清明的重头戏莫过于拜祭祖先了。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寄托自己的无限哀思,同时也许下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然而,在这些祭祀活动中,仍存在一些不大文明的现象。在清明祭祀时,人们有烧纸钱祭祖的传统,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开始变成了炫耀财富、铺张浪费的一个“出口”。携带的祭祀品越来越多,所烧的也由原来的纸钱变成了纸别墅、纸ipad,甚至还有纸制的仆人。漫天的纸灰让空气变得污浊不堪,他们却丝毫不放在心上。更有甚者在一旁大放鞭炮,使得四周一片乌烟瘴气。祭祀后剩下的垃圾在春雨和泥土中杂乱地散落一地,驱散了泥土经春雨滋润后的芳香。
不知是否有人想过,每年制造清明的祭祀用品要消耗多少木材,燃烧的纸钱和线香对空气质量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又可能引发多少场意外。也许没人注意,在微微斜织的细雨中,在绿意盎然的土地上,残留的一地狼藉是多么刺目和让人痛心。并非只有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才能传递我们的哀思。孝心不是表面功夫。相反,发自内心的悼词,清新美丽的花束,和一颗怀着思念与尊重的心,便足矣。
清明,这个“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的日子,该是“谨以一盏水酒,便可寄托哀思”的罢。莫教烟火枯了坟前的青草,莫让灰屑掩了追忆的哀恸,莫使“文明”远了我们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