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于窗的作文】
心情常常简化为一扇窗。
日子有高潮有低潮,情绪就成了峰顶谷底接续的丘陵,上面是险绝的悬崖,下面是拍壑的惊涛,中间偶有荒草遮蔽的野路,或是芳气袭人的花丛。每每由森林中走过,一路寻赏美丽风景时,林间那条阴险的毒蛇,却也伺机在猝不及防间现身攻击,在我的血液脊髓里倾注它的毒汁。
不能预期的生命小径,总是这样,种种意外的甜美、挫折,恐惧和忧伤在经过的路旁等待。今日的是,可能是明日的非,曾经的希望常常是日后的失望。最亲爱的人也许将成陌路,世界恐怕有一天会成为一片废墟。所以很久很久以前我就知道,此生唯一能永远和我在一起的,只有我自己,没有人能伴随我走完全程,也没有人能为我分担所有的忧喜与生死。这世上唯一的常理是无常,唯一可以依靠的是自己的脊骨。
因此,从白日的喧嚣与人群的扰嚣中转身回来之后,每每只剩下我和我的窗。
衬着夜幕的底色,映着窗上自己的影子,我不再扮演任何需要扮演的角色。让烟和酒将我还原为赤裸无伪的灵魂,将所有的意识与潜意识铺陈在窗前一一检阅,谛听夜的精灵们幽微的耳语。不论白天的世界曾经如何动荡,此刻我心灵的水面却沉淀为绝对的清明宁静,任何难舍的欢乐或难堪的悲伤,不过是水面偶尔漂过的落花。纵使想起深爱的人那人,也仿佛听着远方的钟声,默默地在心底向他道晚安。至于明天,我只是遥遥眺望,不做任何预设,也不要求什么,该来的自然会来,该走的怎么也留不住。
如果世界是个变数,至少,让自己成个定数吧!
恰似那句古老的谚语,有时星光,有时月光。生命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可能,欢乐之后难免孤独,苦难之后也有甜美,顺境与逆境轮番交替。人生本是学习的过程,未知早已安排了一切喜怒哀乐的课程,悬崖有悬崖的惊心动魄,怒涛有怒涛的波澜壮阔,甜美的经验固然是曲折生命时的慰安,痛苦的经验却是对灵魂的锤炼与清洗。于斯种种,阳光与风雨,苦汁与甘泉,都要一一坦然接受、品尝,并心存感激,可是不能沉溺。
不能沉溺。昨日已死,过去只是生命的碎壳,好好坏坏不能留给明日去承担。在每一个夜里,在我的窗前,我把即将成为昨天的过往留在身后,以绝对的心情向它们道再见,并且不回头,回头也只能看见自己阴暗的影子。
而窗前,日光与星光铺成了一片广漠的风景,各种可能将在其中孕育、发生。
让属于自己的窗敞开,让有光的风景进来,让自己也成为这片风景的一部分,并且告诉自己,只要有一扇迎向天涯的窗,日子永远过得下去。
【篇二:宋词】
词,起源于隋,发轫于唐,历五代,极盛于两宋。宋词乃词中经典,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流派纷陈,风格各异。
北宋前期,词坛上呈现着贵族词与市民词雅词与俚词,小令与长调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局面。贵族词的代表人物是悬殊、欧阳修。它们都官至宰辅大臣,词作侧重于反映;士大夫阶层闲适自得的生活以及流连光景、感伤时序的情怀,词调以小令为主。词风迈似南唐冯延已,辞笔清丽,气度闲雅。市民词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其词作的描绘都市风光,传写坊曲欢爱,抒发羁旅情怀。“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融情于景,烘托点染,柳永将情侣分手时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描写得淋淳尽致。“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户盈罗琦,竞豪奢。”写怒涛如雪,境界雄浑。又再现出北宋初年杭州的市井风情。
宋词至于柳永,完成了第一次转变,即词体形式的解放。宋词的第二次转变,就是“豪放派”的兴起。
“豪放派”的发韧之始,应该是范仲淹。他所作的边塞词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北宋后期,王安石在创造上一方面学武范仲淹,另一方面又向词须合乐的世俗发起了挑战。“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乃苏轼。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对词体的内容大胆革新。他的词里怀古伤今,论史谈玄,抒爱国之志,叙师友之谊,写田园风物,记遨游情态……真正做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东流的长江,浩瀚壮阔,无边无际。苏轼又由浩荡大江想到千古人物,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谁见幽入独往来,飘渺孤鸿影。”用一个问句将孤独落寞的人推到前台。苏轼的词充满豪放之情,句句都表现出他的旷达与乐观。
北宋晚期,词坛的分野转而表现为“婉约派”与“豪放派”的两军对峙。“豪放派”名家继苏轼之后有晁补亡和黄庭坚,“婉约派”名家则有秦观、周邦彦及贺铸。
南宋前期,抗战、北伐,使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向“豪放派”聚集。写战争史实,抒豪情壮志。“怒发冲冠,凭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一首《满江红》英勇悲壮,高亢激越,唱出了千百年来爱国热血之士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特别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作者以近乎直白的语言道出了趁年轻要努力作为的迫切心情。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词作的深婉沉痛,离愁别恨与国破家亡、流离颠沛之甘撼人心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开头一句展示了花落水流之景,同时也兼比兴,喻青春易逝,光阴难驻,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相思之苦,闲愁之深,同时又与下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均为对偶句,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人为情所伤,日渐憔悴,故以人比黄花。秋风卷帘,相思的人儿倚门翘盼,其形容之娇弱,其神态之妩媚,令人遐想,撩人情思。
综观之,宋词除了对离别相思、婚恋生活冶游狎邪、歌舞宴乐,都市风情这类带有香艳倚丽色彩的内容题材的表现之外,还从自然世界里的春夏秋冬、山川湖泊、风花雪月、鸟兽虫鱼、名胜古迹到社会人生中的风土人情、社交友谊、官游羁旅、旷放闲逸、幽默谑趣,从乡村风物到宫廷幽秘到边塞军旅,从历史时空到梦幻天地到艺术世界,美不胜收,脍炙人口。
【篇三:铭记历史圆梦中华】
萨特曾说:“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我一直以来都不能真正读出这句话的深意,直到今天,当我合上《姚江怒涛》的一瞬间,我好像突然体会到了那份感受。
当我带着历史的好奇翻开《姚江怒涛》,我仿佛一下子被带回了1941年4月23日,我仿佛亲眼目睹了那场发生在余姚大地上的悲剧,我看到日寇疯狂地在这个美丽而又温和的小城中实行着“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政策,使这个原本温馨安祥的小城在霎那间变成了人间地狱。昏黑的天空下,在一个个被日寇扫荡过的村庄中,遗留下的是柴草满地,是还在烈火中孤立的房屋,是一个个躺在血泊之中的弱小生命。此刻我仿佛听到无数充满愤怒的控诉声,控诉日寇强盗般的行径,控诉那把被日寇视为象征光荣的刺刀,那把用无数余姚人民的鲜血铸就的“光荣”的刺刀,“活埋,活活烧死,活活痛死”一个个刺人耳目的字眼在我脑海中久久回荡。“孩子,爸爸妈妈”一声声刺痛人心的呼叫在我耳边交织。
那曾经是余姚的历史吗?那是现在美丽而又现代化的余姚吗?是的!是的!就是在那个地狱般的年代里,我们的先烈们用他们的智慧与勇气为我们开拓了今天和平而又美丽的余姚,用鲜血与坚强证明了中国人民和余姚人民的尊严。
忘不了第二篇章“沦陷前后”中日军四次扫荡大岚山,焚烧房屋,抢杀群众,掳掠财物的种种罪行;忘不了第三篇章“抗日烽火——发展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中,先烈们智取皇山桥。在下湖头庙那场在敌人的弹雨中展开的艰难而又鼓舞人心的战斗,更忘不了第六篇章“全民抗战”中余姚人民与战士们共同抢粮的过程。孔岙村的军民大生产运动,创造了余姚的“南泥湾”。
今年是中国抗日胜利79周年,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贡献者行列中占据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值得世人永远铭记,所以今年中国政府把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设立,既是为了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也是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我们要像全民抗战那样“拧成一股绳”,形成推动和平发展的民族伟力,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也只能选择和平发展。
然而世界并不太平,以安培晋三为首相日本右翼势力上台执政,极力美化否定日本在二战中的行为,而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变相支持和纵容这种行为。所以我们必须有危机意识,要有居安思危的心理。切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必须使自身强大起来,实现强大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牢记余姚这段艰苦的岁月,这段被日寇屈辱的岁月,不要忘记中国抗日14年的艰苦卓绝。我们更要学习先辈们不屈不挠,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勇敢面对来自生活,来自学习的挑战,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圆梦余姚,圆梦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