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勿忘国史,激励吾进】
岁月抹去人的容颜,但洗不去人的回忆。——题记
自六年级起,每次开学,学校都会组织大家观看《开学第一课》,主题都不一样。这次的主题是“长征”。长征使我震撼,感动。脑袋里越来越清晰地涌现出:新中国是先辈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长征是中国人民的军队——红军,一步步踏出来的。它代表着中国人民永垂不朽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里面喷涌而出的一位位革命先辈令人崇敬,也时刻提醒着新生的我们——勿忘国之历史。
我,一个平凡而渺小的高中生。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开国将军,其是一位唯一见毛泽东主席不用敬礼的将军。他,是一个失去了一只手臂的铁拳团团长。在一次残酷的战役中,他的手不幸中弹,在没有麻醉药、手术刀、甚至是一点点的药物的情况下,医务人员生生的用锯子把他的手臂锯下,那是怎样刻骨铭心的痛啊!在今天,我们手上掉了一块皮,都会嗷嗷叫,而这位团长却忍下了这样的巨痛。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恰似瀑布冲飞九天。
长征路上长大的女孩儿——贺捷生,开国名将贺龙的女儿,中国现在的中将,她给我们讲述了她父亲的故事,让我们有了亲近贺龙将军的机会。贺捷生是在长征路上的一次次战役中成长的。她的父亲害怕她受伤,所以一直把她揣在怀里,在一次与鬼子的战役中,她的父亲把她像包袱一样的,不小心弄丢了,等到战争平息了之后,贺龙才发现孩子不见了,旁边的战士说:“从来没有看见贺龙将军如此惊慌害怕过。”幸好,一些受伤的战士捡到了捷生,将军把捷生抱到怀里久久舍不得放。贺捷生就是这样,一次次死里逃生。她的父亲爱她,弄丢她后,心急心痛,她的父亲爱国,为了国家忘了她。试问,谁能与贺龙将军比拟?贺龙将军曾说:“如果自己的孩子都不能保护,又何以谈拯救危机重重的国家?”所以在长征路上,有了新生命,有了长征的希望,有了祖国的明天。
长征之路,随着地球自转越走越远,越走越长。《开学第一课》教会了我很多很多——如何去学习先辈的精神?如何更爱我脚下的土地?如何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让我明白,历史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距离那么远,那么长,它只是默默地在我身边创造着一切。
勿忘国之历史,不仅能激励我们当今人努力学习,还能让我们具有无尚的民族荣誉感。如果岁月是条流动的河,那么过去的历史就是能让它歌唱的源头,如果历史是广阔的天空,那么长征就是点缀它的闪亮星星,如果长征是宽阔的土地,那么牺牲的烈士就是装饰它的点点落红。勿忘国史,激励吾进!
【篇二:长征路上】
步入九年级,学习氛围更加紧张了。近在眼前的中考就像求学路上第一道关卡,决定着我未来的去向;就像长征路上遇到的第一场突击战,迫在眉睫,拨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初三”,早就听说过这俩可怕的字眼,而“中考”,更是让每个初三学生都为之胆寒。一直以来,由于我跟着身为教师的父母住在学校,能看见一届又一届哥哥姐姐们步入初三,又走出初三。那时只是听说初三生活紧张,学习得拼命,然而心中对初三并没有一个什么具体的概念。甚至心里还有点儿渴望早点尝尝初三的味儿,也许这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少年不识愁滋味”吧,就像长征刚开始时,队员们那种浑身是胆儿,摩拳擦掌的样子。
然而真正到了自己走进九年级教室的那一刻,周围的一切使我心中开始对初三这幅素描像添加一道又一道不同的色彩。其实刚开始并没有什么不适应的,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内容,使我的新鲜感爆棚。但我的内心还是有种不祥的感觉,果然新鲜感还没过去,老师就开始给我们摊牌了:星期天要上课,每天有四节晚自习,跑步每天至少有三次共七圈,吃饭十五分钟,饭后迅速到教室开始上课……哎呀,我的妈!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初三!我的内心开始嘀咕了,也开始感觉不自在起来。大概在长征路上,战士们真正见到黑压压的敌人扑过来时,内心也是如此忐忑吧。但是事情不容许迟疑,生死关头,迟疑等于送命。现在的形势与长征有何不同呢?迟疑和分心就是在葬送自己的前程,落后就会挨打。
初三,我终于见到了你的真面貌。你是人生的第一场决战,你吹响了人生的号角,你振奋了莘莘学子的激情,你更有黑暗和迷茫,还有礁石和险滩。但不论你有多恐怖,多神秘,我们都不会止步。有老师为我们打气,有同学互帮互助,更有父母亲人无私付出,我们什么也不怕!就像那长征路上,无论前方的敌人有多强劲,红军战士团结一心,顽强作战,长征路途不也开阔无阻吗?
等到我们闯过了初三,战胜了中考,我们又会尝到别样的甘甜。长征路漫漫,拼搏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