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追求内心的呼唤】
美国总统威尔逊说:“人应因梦想而伟大。”他怀着对造福平民的梦想,敢于以一人之力抗衡操纵国会的垄断企业,最终让广大劳工领到了丰厚的薪水。一个扎根于心的梦想,激发了他无尽的潜力与能力,让他攀到了其他总统望尘莫及的高度,他的人生因而变得伟大。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坚定的梦想,这个梦想不应局限于个人,不应停留于物质,而应是一个能够在某一领域有所作为,能够造福他人的梦想。
辽宁文科状元刘丁宁为了圆心中纯粹的国学梦,放弃72万元奖学金,从香港大学退学,回乡复读。诚然,香港大学的优待足以解决刘丁宁的许多生活之需,然而港大全英的教学环境让现实与她的梦想背道而驰。一味地顾及现实,只能将自己的经历与思考全部注入眼前狭窄的空间中,无从获得对这个世界更新颖,更广泛的认知,从而变成生活的“井底之蛙”。因而,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刘丁宁选择了梦想。试想,如果保尔·柯察金没有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之梦,而只是沉醉于与冬妮娅的情缠意绵之中,他能够铸就一身钢铁之躯吗?试想,如果李白没有夸张的想象,只是如教书先生般只识咬文嚼字,顾全生计,他能够创作出“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精文美句吗?试想,如果诸葛亮没有对匡扶汉室的构想,只是算计着如何“苟全性命于乱世”。不也就被现实击败,“甘老林泉”了吗?他们的心中无一不怀揣一个伟大的梦想,而一旦放弃它,很快就会沉沦到自己的小圈子中,成为生活的奴隶。
怀揣一个梦想,等同于把握几分成功的可能性,而一旦梦想实现,它的影响必然是巨大的。
怀揣梦想之后,就一定要努力朝着梦想迈进,追求内心的呼唤。刘丁宁在认识到与梦想相悖的现实之后,放弃港大优待,足以让她认清自己的责任在于研究古人的哲思襟袍,而不少屈心于现代生活的千疮百孔,梦想逐渐由空灵的希望转化为深沉的责任,只要不懈奋斗,便一定能够圆梦。
当然,梦想不是空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梦想,责任与努力相结合才能成就大业。然而,梦想从来不能屈服于现实,也从来不是现实的阻碍与压力,它以朝气满满,蓬勃向上的姿态行走于现实生活的大道上,它帮助你改造现实,引领你走向光明的未来,为自己立下永恒的丰碑。这便是一个简单而不凡的梦想,你也因梦想而伟大。
坚守一个明显,肩负责任,做出奋斗,让自己有理由活出精彩,活出伟大。
【篇二:让理想与现实产生平衡】
两年前,辽宁省高考状元刘丁宁放弃在港大继续研读,退学回乡复读。这件事从现实利益角度上是大错特错,但就一个人的理想与渴求方面讲并无错误。正因为这其中的矛盾,故我认为这件事以及刘丁宁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在理想与现实中如何取舍。
可是理想与现实,古往今来都仿佛是两条平行线,没有交汇的可能。就连古时都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之说。两者之中只能留其一,这也导致现在势利的那些人大多数选择现实,而放弃梦想。但我认为若只注重现实的话,人们就只是像提线木偶般被命运所操纵,没有自己的思想。
诚然,选择现实会给大量的物质利益,让人们可以丰衣足食,享受一般人无法想象到的高贵生活。可在我看来他们固然活着,但实际上已经死了。并非是生理上的活,而是思想上的。生物学家普遍认为,人类与近亲大猩猩最大的差别是在于我们能够去理性的思考问题,并从中选择出对我们而言最有利的一项。然而我认为,人类比大猩猩强的地方,便是我们拥有理想。大猩猩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并且可以教导自己的后代去学习如何使用,这已经是它们可以像人类一样进行理性思考的最大体现,可是人类能够创造出汉字,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的渴望;人类创造出飞机,是因为人类对飞翔的渴望。正是由于理想的存在,人类才能走到今天。所以,人不应该舍弃理想而只关注现实。
不过,我们也不应该过度的关注理想,而忽略了现实。纵然,理想可以改变我们腐朽的想法,给予我们前行的动力。但这也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古人无法创造飞机,而我们现在却做到了,为什么?还不是我们拥有了古人所没有的科技装备以及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虽然有些世俗,但也充分体现了人应该在现实的基础上去追求理想,而不是谈空话。
过于现实不可以,过于理想也不成。那么就不能单一的去取舍,而是将理想与现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平衡。从这一点来看,刘丁宁也是在两者之间力图去寻找其中的平衡点,只是有些比较偏向理想而已。如果是我,我会压抑自己的不适以及对北大的情结,先完成四年学业再去尝试向北大申请读研究生也没有问题。而就这方面而言,只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终于的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
故而人活在世,应该去追求理想,这才是生活的意义。不过理应是建立在可以使自己生存的现实积淀之上。这就是我认为的理想与现实的平衡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