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莲的魅力】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周敦颐留下的千古绝唱《爱莲说》中的名句。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笔抒发对莲的喜爱,无数的山水画家描绘出对莲的赞美。莲是淡雅的。它不像梅一样能挺立在寒风中,成为白银世界中的一点红;它不像牡丹一般富贵荣华,娇美多姿;它不像这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花,它就是独一无二的。
夏日,烈日炎炎,一浪高过一浪的蝉鸣使人心烦,来到池塘边,满眼的绿色中亭亭立着几点粉红,荷香沁人心脾。走近些看,莹莹的绿叶随风起舞,好似是一位青衣女子,娇羞的舞蹈着,叶尖上挂着的晶莹的水珠,是那女子颈上的宝石,沉醉在眼前这美好的清凉世界,耳边高喊着“热啊——热啊——”的蝉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风抚摸着脸庞,似要催你入眠,陶醉在丝丝缕缕的荷香之中,流连忘返。
立于荷田之侧,心中便自然而然的多了一份宁静,多了一份旷达,这种超然的心境是只有莲能给你的。
莲生于水中,终日与塘底的淤泥做伴,却不曾看到它被淤泥所污染,它与水草为邻,却不像水草般柔弱无力,总是挺直了身傲然出水。徜徉的小鱼围绕着莲小憩,仿佛这里就是它们的庇护所。还有杨万里极有见地说“蜻蜓立上头”的绕莲飞舞。这些种种,构成了夏日最美好的画卷。
冬日,莲不再开放,它的生命却还在延续——鲜嫩香脆的藕是它为这个世界献上的大礼,它的根与叶,也将会化作来年它再次绽放的营养。
莲始终是淡雅的,它的内心有着一份宁静与超凡脱俗,这也许就是莲的美丽吧。
【篇二:爱莲新说】
我喜欢莲,喜欢它的阵阵清香,喜欢它的淡淡粉红,喜欢它的亭亭玉立,喜欢它的柔情似水……
眼里,除了怜爱还是怜爱,就像雨巷里的那位带着丁香般怨愁的姑娘,在梦里,挥散不去。牡丹、玫瑰、百合、菊花,面对这些佳丽,我却像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总觉得它们少了点什么,不能给我完全喜悦的感觉。也许,这正是我偏爱莲的原因吧!
情人眼里出西施。朋友说我过于喜爱莲,忽略了其它花的美丽,也许是吧。暮春三月,牡丹芍药,艳丽妩媚,使人为之惊叹;炎炎夏日,紫罗兰、玉兰散发淡淡幽香,消除暑意,让人心旷神怡;秋高气爽,菊独占枝头,正直之感油然而生;隆隆寒冬,寒梅独自争妍,不畏炎寒,赞美之辞数不胜数。还有那昙花的惊艳,水仙的清纯,桃花的嫣红……
即使这样又怎样呢?我仍偏爱莲。百花争妍在我的眼中变得黯淡,只有莲花的淡淡粉红才是我眼中最美的色彩,只有莲的亭亭玉立才是我眼中最美的身姿,只有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才是我眼中最高尚的人格……我仍固执地认为莲才是最完美的。
对莲的喜爱,使我成为百花不公正的裁判者。生活中,对事物是非曲折的偏执,也会使我们成为不公正的裁判者:因对个别事物的喜爱,旁人稍有异议,我们便怒目相向;因为亲友的要好,我们便不顾对错,一味偏袒;因为对他人的偏见,一有可疑之处,我们便恶语相加,因为对好恶的盲目,我们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猛然发现,个人的感情,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如此偏颇。我们的世界只容得自己喜爱的事物而美丽,我们当了生活不公正的裁判者。曾经,我们是如此没有理智,成了失根的兰花,追逐的浮萍,飞散的蒲公英,更当了生活不公正的裁判者。
世界很大,要认清每一件事物,就应抛开个人的感情,透过现象看本质,拔开层云,才能看到温暖的阳光;剥开一层层苦涩的外皮,才能吃到柚子香甜的果肉;同样,撇开个人感情,我们才能尽享这个世界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