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修课相关作文

【篇一:雕琢阳光】

“仨儿,今儿早点起来帮你妈做事啦!”

躺在凹凸不平的木板床上,耳畔传来母亲喊我做事的声音。

“哎,就来!”

我翻身起床,踉踉跄跄奔向母亲所在的方向。

这是一个周日的早上。不到六点,妈妈的木刻手艺坊就在一阵滋滋滋的响声中,拉开了序幕。母亲搬了张板凳,坐在早晨的阳光下,拿着事先选好的木块,在阳光下左瞧瞧右看看,瞧够了就拿起小刀轻轻在上面摩挲着。

“沙沙沙,沙沙沙……”母亲眉头紧锁,眼睛半眯成了一道门缝;手臂静止似抬在空中,手腕有规律地左右划动着。刀子划过木头的绝美音乐吸引来了隔壁的小狗。一个人,一条狗,与母亲手里那块仿佛被注入了灵气的木头,在阳光下一起美好着。

那是我第一次看完了母亲做木雕的整个过程。平常的我,从未如此用心地看母亲雕刻,我的心中仿佛被什么抓了一下,伸手就拿起旁边的一块小木头,“啪”地一下拍在桌上,拿起刻刀,学着母亲的动作雕刻起来。先是学着母亲的方法提起刀,勾勒出一幅美好宁静的画面。然后,用刀顺着木头上的肌理纹路辗转着,寻找最容易下刀的那一点……

不知过了多久,原先粗糙无比的木头在我的手中,变幻为一幅美好的画面。我举起那块小小的木雕仔细看时,才发觉眼睛已经变得模糊,手也酸痛不已。回头再看母亲时,她已经躺在小凳上睡着了。我也就着小木凳,补上早起的一觉。待炎热的阳光抚上我的脸颊时,已是中午时分。

“妈,怎么了!”听到家门口传来一阵热闹的声音,我推门而出,看到的是一群前来选购母亲雕刻作品的街坊。母亲笑盈盈望着我,说道:“儿啊,今天本想着在你面前图个表现,就忒用心地刻了个;没想到你也这么用心刻了个”,母亲的嘴咧得更开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这不,你看!你的学费光这两件就凑齐了嘞!”

喧哗声在耳边热闹着,我却意外平静。好像知道用心付出的结果就是该这么丰富。我紧紧抱住了母亲,用心的抱住了母亲。

时光飞逝,坐在学堂里读着《论语》专修课的我,恰巧听到了孔子所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的句子,当老师抛出什么是“用心”的问题时,我忍不住笑了笑。

一人,一狗,阳光下对美好的雕琢,让我懂得了用心的价值。也因这份用心,母亲的世界被我改变了;我的世界也被我自己改变了。

【篇二:让文化巨龙拨开雾】

若说中国文化是一条巨龙,那它已遨游于历史的长河里五千年。它腾云驾雾,驰骋高空,但这五千多年里,又有多少的功利性的是思想犹如迷雾般层叠暗藏于那一片片龙鳞之中?拨开迷雾吧,彷如于有声处听惊雷,看清那最初纯粹的如龙脉般的文化精神。

循着历史大浪卷过潮流,呈现在眼前的,是这条文化巨龙最初的模样,它朴素,但它真实。当文化还是一个模模糊糊精神的象征时,它是文人思想的表达。它吟出了孔子心中关乎“礼仪”“仁爱”的宏伟理想,它咏出屈原在《离骚》中满腔的报国情深,它叹着范仲淹“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民思想。当我们把目光放向国外,在外国文人堆里企图淘出一个个“思想家”、“哲学家”时,为什么我们不把赞赏目光多些分给自己?在先秦诸子百家,古往今来,多少曾致力于精神追求创造的文人匠士,都被历史与制度的层层枷锁深深束缚住,难以挣脱。

巨龙无奈地咆哮着,面对现实,它也开始渐渐垂下倔强的头颅,一晃千年如梦,即使再多的文化茂密如林,也难以寻出那嫩绿如芽般单纯的思想创作。浮躁的功利性文化生生地嵌入了我们的生活,真正具有精神创作的文化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被撕扯得七零八碎,已被时代所谓的“快餐文化”割裂了。当真理成为一种工具,文化便不再是支撑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信仰。“一个民族不管有多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关键是到你手里现在还剩下多少?”冯翼才悲愤地说。当严肃的正史以天马行空极度偏离的形式改成电视剧却收视长红,当一句句粗鄙的语言登上杂志封面……中国有句古话“竭泽而渔”。我们如果抽干了千年文化底蕴的骨髓只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我们又该拿什么去养育我们的子孙万代?

文化在现代发展中常常会不知不觉陷入泥潭。河北师大法学院将《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两项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科目作为该学院政治学专修课。大学本是属于对莘莘学子的思想塑造、开拓思维的圣地。岂能沾染上功利性的短视?一座思想的堡垒建立起来并不容易,只有非功利性的文化才可以长久屹立不倒,揠苗助长又岂会有收获?唯有真心相信文化的淳朴追求如甘泉般清澈,那蔓延了五千多年的思想真理才不会枯竭。

拨开功利性的适用主义迷雾吧,文化的发展从来不以金钱可以衡量。轰然倒塌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腾飞的却是自由文化信仰的巨龙。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