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孔望山一游】
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漂浮在城市上空,一群人欢笑着,准备进行一次意义非凡的孔望山之旅。他们坐在大巴车上,正有说有笑。车缓缓地驶入入口,人缓缓地下车,集结在大门口。
这是个艰难的过程,我们经历的远远比我写的多,简简单单的一个整队就花费了10分钟。
脚下的石路像中了邪一样,怎么走也走不完,空气中好像有一种无形而有质的压力。终于,在一阵精疲力竭之后,我们终于来到第一个景点——龙洞庵。
走进龙洞庵,扑面而来的一股古色古香使我打了一个激灵。里面有四棵古树,其中有一棵糯米茶树。听到这个名字,我突然蹦出来一个吃货特有的想法:这东西可以吃吗?
面对着四棵古老的参天大树,我思绪万千。这些树早在宋代就就有了,从宋代到现在,中间的一些大事它们全都见证了。如果它们会说话的话,它们一定会将许多沧桑呈现给我们大家。用手摸一摸,竟完全感受不到木头的气息,仿佛一块冰冷而无情的石头,但它却真真切切的是一仍旧旺盛的生命啊!
朝下一个景点出发。走在路上,看着两边的金镶玉竹。这金镶玉竹很有特点,每一节都有一个凹槽,这条在左,上面就在右,很有意思。
来到龙洞广场,上面有许多名人大家刻的字。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明代海州知府王同题的“归云飞鸟”和明代淮海知府陈文烛题写的《孔望山铭》。
一路上,金黄色的麻栎不时从树上落下来,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像浪迹天涯的人找不到家,唯有一丝寂寞与孤独时刻陪伴着它们。
走啊走,走啊走,不知为何大家士气都不高,活像一支打了败仗的军队,垂头丧气地回去领罚。终于又来到了一个景点,它叫东汉佛教摩崖造像,共有105人,据说有许多佛教故事,但很模糊,我只是看见了不少青苔,它让我不禁又有了那种饱经风雨的沧桑感。
也许前面不累,我们也还有点斗志,可到了真正爬山时我们就不行了。那一阶阶如魔鬼般的台阶,让人看着都会出现一种无力与心累。也许是太累了,连后面的景点都没有细看,每个人都在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台阶抗争,没有抱怨,也没有鼓励。在孔子登高望海的地方,仰天大叫一声,感觉更累了。
雾,渐渐散了,太阳越来越刺眼,一行人就在有说有笑中下了山。
【篇二:初冬的校园】
有人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有人喜欢烈日炎炎的夏天,也有人喜欢天高云淡的秋天,而我却唯独喜欢这寒气袭人的冬天。11月16日这天,王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解放路小学的校园。
我们首先由校园的南门进入,展现在眼前的是高高耸立教学楼。左有行知楼、映雪楼,右有逸夫楼。接着沿着校园中间的柏油马路右拐来到了小花园。花园边上是排列整齐的冬青和矮松,它们就像是守护在此的士兵一般。不觉中已到了花园的中央,只见三头“小鹿”紧紧依偎在一起,仿佛在说:“这里的风景太美了,你看写作班的小朋友也来了,我们再多玩一会儿吧。”然后由园内铺满鹅卵石的蜿蜒小道继续向前走,路旁有美丽的金桂和青翠欲滴的金镶玉竹。之后,我们来到了位于花园另一侧的紫藤长廊,长廊边是如麻花似的紫藤枝干,长廊的上方挂满了一个个可爱的小豆荚,长廊的尽头各有一株樱花树和红枫。到此我们的游览之旅结束了。
啊!校园就是一座的知识殿堂,在这里,老师为我们打开心灵的窗口,把我们带进知识的海洋。我爱你,我美丽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