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校庆征文】
韶光流转,盛事如约!2019年,我就读的学校——福清市实验小学即将迎来115周年的生日。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实小一百多年来桃李芬芳、薪火相传,依然朝气蓬勃!
两年前的夏天,当我第一次迈进实小的大门时,我只看到正围起来搞基建的校园,偶尔还能听到嘈杂的机器轰鸣声,心里有点小小的失望。
慢慢地,我开始喜欢上了这所校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的老师和蔼可亲,就像妈妈一样,拂去我们初入校园的胆怯,把爱一路播撒。我们的教学楼错落有致,我们的教室窗明几净,七班的小伙伴们相亲相爱,共同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这弥漫着书香的校园里,我领会知识的魅力,体验学习的乐趣。老师用神笔在我们的心田里播种下知识的种子,用妙语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老师教我们爱祖国、爱人民,教我们做一名懂礼仪、讲文明的好学生。
记得我校第十七届“校园艺术节”的时候,举行了一场“班班有歌声”比赛。作为一年级的新生,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大家都很兴奋。比赛前夕,我们班全体师生和家长们共同参与出谋划策,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紧锣密鼓地排练,回到家后还缠着大人陪我们唱歌、排舞蹈动作。比赛当天,我们穿上漂亮的彝族服装,每个人都成了幸福的彝家小娃娃!终于轮到我们班了,我却开始紧张起来,心里就像揣着一只兔子一样怦怦直跳,生怕记错了舞蹈的动作。林老师看出了我们的紧张,笑着对我们说:“彝家小娃娃个个都是唱歌跳舞的小能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可以的!”在老师和家长们鼓励的眼神中,我们清脆稚嫩的歌声响起,评委老师和领导们都用热烈的掌声表示了肯定。这次比赛,我们拿下了“最美歌声”、“最美创意”和“最佳风采”三个奖项,这是我们第一次通过全班同学和老师、家长们的共同努力获得的荣誉,将永远存在我的脑海中。
实小用百年的沉淀为我们注入了金色的理想,给予我们腾飞的力量!如今,她即将迎来自己115岁的生日,作为她的孩子,我在这里衷心地说一声:“祝您生日快乐!”今天,我们以实小为荣;请相信,明天,实小将为我们骄傲!
【篇二:彝家新寨】
乘车走过一段路,就来到彝家新寨。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彝族“阿咪子”,就是一位彝家姑娘。她带我们参观了既是景点,又作为彝族村委会的彝家新寨。
一进大厅,几位彝族””阿咪子就用彝语为我们唱“迎宾歌”,虽然一句也听不懂,但旋律很好听,大家都随着节奏打起拍子来。这间屋子里展示的是彝族的手工技艺和他们的婚俗。其中彝族的漆器、银器和刺绣可是彝族著名的手工艺,成品可精美了
出了大厅,便是一个宽敞的院子。院子四周都是由红、黄、黑三色装饰的房间,院子中间堆着木柴,木柴还弥漫着烟雾。接下来,阿咪子要教我们跳火把节的舞步,舞步很简单,大家不出五分钟就学会了。随后,一把火点燃了即将熄灭的木柴,大家手牵着手,围着火堆跳起舞来。跳到高潮时,还有彝族小哥哥“达斯”吆喝起来,气氛很活跃。这是在模仿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紧接着,阿咪子带领我们进入了院子两侧的房间稍作休息。坐下不久,阿咪子手中端着一个美丽的漆器大盘子走了进来。她要为我们敬上一杯彝家米酒,表达她对我们的敬意。大家一起一饮而尽(除了像我这样的孩子),也表达了我们对她的敬意。米酒刚刚端走,彝家美食又送了进来。小桌子上摆着三个盘子,分别装着小土豆、荞粑和烧鸡,这就是彝族的传统美食。品尝过后不得不说,彝家的食品还是很可口的。趁我们吃东西的时间,阿咪子向我们讲起了彝族的故事。
彝族是一个很贫穷的民族,每人年均收入只有7000元,比城里有些人月收入还低。据阿咪子所说,小区里的旧衣物大多送往了彝族大小凉山,送给了当地的彝族人民。还有当时火遍全网的彝族孩子上学爬天梯的新闻,就可见彝族同胞是多么穷困。但是这几年彝族人民为了走出大山,不一直依靠政府和好心人的捐助,他们开始发展旅游业,靠彝族的传统手工艺——银饰、漆器、彝族刺绣等赚钱。最后,阿咪子郑重地请求我们,回去后向大家宣传一下彝族,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了解这个贫穷又渴望走出大山的民族。
车子又走在了路上,离开了美丽的彝家新寨。可一想起可怜的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们,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