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与L一起走过的日子】
L,我众多同桌中的一员。
L就是一典型的好学生。靠前的名次,较高的总分,上课总是认真,轻微近视不戴眼镜,看黑板要眯着眼,不显眼的服装,规规矩矩的发型,总是前排的座位。
我几乎一切与她相反,但我也坐着前排的座位,便奇迹般的与她成为了同桌。成为同桌之前,我与她是井水不犯河水,她也默契的不搭理我。有意或无意的保持着一种优生的清高。
成为同桌后,或许她认为这是作为同桌的义务,竞督促我学习,还教我做作业。但三分钟热度后,我还是我。
成为同桌那天是2013年1月4日。时间很巧。别人也“好心”的传闲话。总之,这是一种很苦恼的感觉。好友教我一招,不搭理它,一段时间后定会消散。但这招却失灵了。一个月了,仍是满城风雨。
一次,上完厕所出来,正巧碰到L,同行的人就吆喝,哎——这不是……话音没落,我一脚就过去了……那是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第二天,L的闺密给我留言,昨晚L哭了。
“呵,她哭关我什么事,想妈妈了呗。”嘴上这样说着,很平静的样子,心中却早以惊起万丈波澜。
那几天,心情都很糟糕。
周末,好友请我去看电影——《那些年》。电影拍的很唯美,很动人。但好友却忍不住爆出情节,是个悲剧,就借口回家了。
却又忍不住好奇,在家里用电脑看完……电影的结局让我后怕……
我背着所有人,偷偷地写了封情书,却不敢送出去。犹豫许久,上课了。翻开书,里面夹了一张纸条……
然后就成了陌路人。
她不再督促我学习,也不再指导我做作业。
又是几周,同桌不是L了,仍是个好学生。但也不会督促我认真,也不会教我做作业。问她,就告诉我答案。自始至终保持着好学生那所谓的清高。
再后来,我不愿与人同桌,一个人坐着也比两个人温暖。
再再后来,就没有了,好像曾听过一句话:浪漫没有后来……
【篇二:那一刻,我真愤怒】
我一直认为,做门岗这个职业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不到放学时间,有的学生就像溜出去,直接放出去可能会担心学生的安全,于是,也就有了请假条做保障,这下万无一失。
上高中时,很巧,门岗竟然是认识父亲的。我也是走读生,因此,我也不用去得尽心思去找班主任签请假条,说几句话就能出去。同学们都很羡慕,我原本以为这样的生活,很平静美好,一件事却意外打破了,对门岗产生隔阂。
那是上周三的事情,下午有两节键盘课程。放学后,我去车棚推自行车,走到门口,看到有人想要出去,却也没有请假条,正在磨嘴皮子。也见到了父亲的同事—韩晶阿姨来接我出去。有人还给我让了道,我走上前,想要离开。却很突然的被门岗逼问:“这是谁?”
我当时脑海一片空白,直接懵了,本想顺口说出她的大名,却又觉得不太礼貌。于是,我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说了一声:“韩阿姨。”
奈何门岗并没有听清楚,仍然继续逼问,韩晶阿姨和我也同时说,是父亲的同事。
门岗终于放我离开,心里的石头落下,却没想到在我从他身边过去后,竟然当众捶下我的屁股,嘴里还不忘说:“也不说是谁。”
那一刻,我真的愤怒不已。
回到家里,我控制着情绪跟母亲说起这件事,她一听,先是责怪我说:“你说了三遍韩阿姨我都没听清楚,还不如说姨姨显得亲切。”
我委屈不已,脑海中仍然在回想着,母亲又安慰我说:“没事儿,他们对别人也习惯动手动脚,主要是你不习惯,以后离他远点儿。”
天哪!我非常不理解做门岗,为什么必须要别人去习惯做的所作所为,却又不能说话,也不会因为这小动作而把父母都轰动出来,无非就是想没有请假条,磨磨嘴皮子,忍受一下,这就过去了。
我从小到大,从没受过这样的骚扰,而且背后还是有人目睹的啊!怕到时候,会有人传闲话,差点眼泪就掉了。
下了晚自习,父亲接我,又忍不住提起,他说:“没事。”我想想以后在学校进进出出,还要强颜欢笑打招呼,头都大了,父亲笑笑,不说话。
可能对此事,产生小小阴影,为了躲避再次发生,后来,每天放学都希望父亲能把我接出校门。
直到一个星期,我才把此事放下了。